第八十五章 为技术来源披个马甲(2 / 2)
名义上,建立这个实验室,是英豪公司与中大进行通讯领域的联合研发,但其实不过是为陈兵拿出技术,提供一个合理的路径罢了,这个过程中,陈兵会顺便在中大读个研究生,拿一个学位。
2000万港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是用于中大的教学和科研,算是一笔不小的经费。但如果从英豪的战略来看,这点资金投入到通讯领域,其实只是先期的基础投入。
有了这个2000万港币打底,陈兵掌握的技术,就可以顺利转化为产品。
英豪公司的三个创始人,与香江中大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是中大的客座教授,两个是中大的在读学生,这两年也对中大,做了一些回馈,不仅捐了数百万的款,还赞助了几个奖学金。但成立联合实验室,这还是第一次。
这个英豪实验室,是陈兵需要的技术马甲,所以并不是英豪赞助给中大,而是与中大联合创办,其主导权是在英豪公司,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企业实验室。
这种方式,其实在西方很普遍,例如RCA的普林斯顿实验室,就曾经在灯塔国极富盛名。
一个投资2000万港币的联合实验室,在80年代,绝对不算小项目了,早在今年初,赵平就代表英豪公司,与中大进行了一系列的商谈,将这个实验室项目确定了下来。
这个实验室,既然是英豪主导的企业实验室,主任的人选自然是由英豪提名,一番沟通下来,暂时由赵平来出任。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个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讯领域,其实并不是赵平擅长的,但赵平代表的是金主,本身又是中大的客座教授,出任这个职位,却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妥协结果。
而陈兵让赵平顶在前面,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打掩护罢了,这个实验室会邀请很多中大的教授来加盟,实验室主任不管技术水平如何,社会地位一定要足够。
陈兵年纪太轻,又没有特殊的学术地位,是没法顶起门面来的。总不能,让外面传言,中大的很多教授,都在这个实验室为年轻的学生打工吧。
有了这个实验室,陈兵的研究生导师身份,也就直接挂在了赵平的名下。
李世豪原本是没有继续深造打算的,不过现在有了便利的条件,他同样凑了进来,顺便再拿个研究生学位。
当然,这种所谓的“马甲”定位,只是临时的,这个实验室推出的产品和技术,产生的大量收益,会再源源不断的投入到真正的技术研发中去。
随着英豪在通讯领域真正崭露头角,奠定了地位,这个实验室,将来也会被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通讯技术实验室。
1982年的9月上旬,就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英豪中大通讯技术实验室,也正式开始了挂牌运作。并开始邀请中大的学者专家入驻或申请相关的研究基金。
香江中文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长,而且名字中有“中文”二字,很容易被误会成文科类的大学。但这真是望文生义了。
其实,香江中大在理工科方面的实力很强,尤其是电子通讯方面。
1970年,创建中大电子工程系的首位系主任高锟,就是以光纤通讯领域的专家,后来更是获得了诺贝尔奖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大的电子、通讯、信息类学科建设,已经有了非常厚的底蕴。
这次英豪公司成立的实验室,并不是与陈兵就读的电子工程系合作,而是与整个中大合作,可以借助中大多个院系的科研人才。
有了中大的学术水平作为铺垫,这个实验室推出任何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都会显得理所当然起来。
而且,在中大这个马甲之外,陈兵还准备再套一个外套。实验室正式挂牌之后,陈兵马上通过实验室,对自己的母校首都邮电,发出了正式的合作邀请。
邀请母校派遣十位专家,到英豪通讯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期间,英豪实验室将为这些学者,提供所有的研发经费。
经过过去一年多的运作,英豪公司,此时已经在国内有了非常响亮的名声。
接到英豪的邀请之后,首都邮电的反应自然是非常的积极,很快就选派了精兵强将过来。
而且知道陈兵在英豪公司身居高位,首都邮电为了方便与英豪公司的交流,还专门做工作,把马教授请出来,作为这次学术交流的中方负责人。
此前,英豪公司内部,已经成立了三个研发中心,分别设在了香江、硅谷和特区。
当初为了成立这三个研发中心,陈兵可谓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又是拜访特区领导,又是捐赠计算机,还要让出股权,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才能汇聚来足够的人才。
随着英豪公司的名声日渐响亮,这次通讯实验室的成立,明显就加快了很多,实验室挂牌仅仅一个月时间,各路专家学者就已经填满了这个实验室。
有了足够的人力物理,英豪的通讯实验室,自然就会将研发领域大规模的铺开。
而陈兵更是以英豪公司总经理的身份,真正掌握了英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在陈兵的指示之下,实验室的研发领域,从一开始就全面包含了固话通讯、无线通讯和网络通讯,三个重要的技术分支。
固话通讯方面,陈兵把主要的科研方向,很自然的就定在了程控交换机领域。
无线通讯放面,BB机虽然是过度性技术,但赚钱能力不错,陈兵自然不会放过;同时,欧洲已经提出了GSM二代手机通讯标准,那肯定也是要积极跟进的。
至于网络通讯领域,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萌芽的阶段,未来的钱景自然也不必多说,这时候自然要努力卡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