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既然你不懂,就别怪我蒙你了(2 / 2)
“他不配。”
陈星摇摇头,“要么就别来视察,到了明黄核试验基地不进来?在酒店里的搞万国来觐的那一套?什么玩意儿。”
“是怕那常人闻之色变的核辐射?还是嫌弃我明黄核试验基地的条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伤了在这里默默无闻数十年搞研发的聚变人的心。”
“我一个人低头简单,但明黄核试验基地,不能低头。不管来的人是谁,做表面文章,不实地调研就拿身份压我,我陈星,都会和他碰到底。”
钱旭彬对陈星是愈发喜欢。
他在陈星身上,
看到了一个不屈的灵魂。
身为科创局的老科长,
他见过的科学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多少人向权势低头,
多少人为了一个表彰或者一个课题项目,
大走关系之门。
多少人没有关注于自身的科学研究,而是把自己的时间都耗费在到处结交关系,
搞学术山头和学术裙带那一套。
像陈星这种,不顾个人前途宁可得罪大佬也要坚持原则的人,
值得每一个人的敬佩。
不过话说回来,陈星其实也根本不怕这个官局长。
只要他陈星站在北辰人民这边,
能持续产出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不违反法律和心中道德,
那就何须顾忌一个跳梁小丑的看法。
随着越来越多产品的问世,
陈星势必会瓜分越来越多人的蛋糕,
也会触碰到越来越多人的利益,
陷入到越来越多深不可测的漩涡之中,
也终会有一天,站在全北辰国人民的面前,
面对时代的浪潮或者是还在酝酿中的危险。
他能做的,就是始终不忘初心,
一切努力,皆为北辰。
尽可能少地去掺杂个人私利。
“我心里有答案了。”
钱绪彬指指胸口,“本来不应该再叨扰的,不过还有个请求。”
“您说。”
“我们想去旁边的墓园看看,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些唐突。”
“随我来吧,安静些小声说话就好。”
陈星带着他们,开始折返。
“钱老可能不知道对我明黄核试验基地的感情,我17岁那年第一次踏入这里,就被大家的研发热情鼓舞,也是在这里,我度过了十八岁生日,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场蜕变。”
每次步入陵园,陈星都感觉身上的酷暑消了大半。
不觉阴森,
只有些通体舒泰的凉意。
“那座墓碑下,埋的是华燕平,参与研制了北辰国第一代原子弹研发的伟大女性,主攻稀薄气体动力学,曾为北辰国,隐姓埋名三十年。”
“那座坟墓里,安眠的是北辰国核物理的奠基人之一、高能物理领域的专家,年轻时就喊出愿以身许国的骆振威。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西川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南风国用了五年零八个月,而我北辰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骆振威教授,居功甚伟。”
“那座,长眠的是孙先成,研制出了可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自记仪。扎根明黄核试验基地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任务,每年只有过春节的时候休息三天,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到去世的20多天时间里,毅然放弃手术和化疗,完成了手头工作的交接。”
陈星逐个为钱老介绍着这些隐姓埋名的英雄,
“是不是都感觉有些陌生,甚至有些从来没有听过?也正常,牵涉了这么大的机密,隐姓埋名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不被人知晓,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不被人尊重,更不意味着,他们的功勋可以不被人铭记。”
陈星来到半山坡上,望着那座新起的墓碑。
“这座,就是官大局长口里没什么建树的沙继忠,是我在核物理领域的领路人。夸父计划的主导者,可控核聚变理论的完善者,也是昆仑号核反应堆的搭建者。自从两弹研制成功,核能不再是毁灭世界的力量,而是足以推动科技进步的几乎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陈星扭头看向科创局已经沉默的三人。
“诸位先贤啊,如果你们能听到的话,有人说我们明黄核试验基地不作为,有人妄想用三言两语,就去否定西北聚变人数百年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