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愿匍匐在地,擦干北辰身上的屈辱(2 / 2)
“陈教授,这位是黄明玉教授,我国微电子领域的元老级专家。北辰国首款通用CPU,北极芯一号,就是黄教授团队的作品。”
陈星起身,给黄明玉老教授鞠了一躬。
“我谨代表所有科学界的晚辈,向您致敬。一穷二白的年代,还能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实属难能可贵。”
黄明玉摆摆手,“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真是个好后生啊,今年多大?”
“24岁。”
陈星实在不好意思提及自己的年龄。
感觉有种似有似无的炫耀感。
“真是英雄出少年。”黄明玉赞叹连连,“主要研究的什么方向?”
“可控核聚变,纳米材料,还有人工智能。”
陈星说了个大概。
其他类似新药研发、基础数学研究之类尚未有什么成果的大大小小几十个领域,就别拿出来让黄老看笑话了。
“可惜没有微电子。”黄明玉的眼神黯淡下来。
虽然这三个方向也能为芯片研发服务,但毕竟解决的不是芯片研发中最根本的问题。
身为微电子领域的专家,她多么希望一位有潜力有能力的年轻人,能够为北辰国的芯片事业,做出贡献。
“不过,有向芯片研发行业进军的打算。”陈星实话实说。
黄老一愣,然后释怀般笑笑,“还真是思维定式了。提到两院院士,大多数都觉得是像我这样的老头老太太。刚才都忘记了,你才二十四,不管学什么,都还有大把的时间,年轻真好啊。”
“今天来拜访您,就是想看看听听您的故事,然后看看微电子方面,还有没有什么,北辰国可以做到世界领先的方面。”陶西文道出了此行的目的。
年龄这个话题,实在是太打击人了。
“你们是想将一个环节做到全球第一,然后借此作为交换条件,来突破他国对我们的芯片的封锁?”黄明玉一下子猜中了陈星的想法。
陈星点点头。
“就说说我的研发经历吧,看看能不能对你们有所辅助。”
黄明玉打开了话匣子。
“我本科是北辰工业大学,大二开始,前往水木大学学习半导体器件的研发。毕业以后,我留在工业大学,创建了半导体专业。五年后,开办了北辰国首个半导体实验室。”
“当时北辰国第一颗氢弹还没有研制成功,为突破氢弹瓶颈,北辰国亟需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就是那个时候,我调往北辰科学院计算所,用了一年时间,终于研发出半导体三极管,自此,我真正意义上踏入芯片研发之旅。”
“84年的时候,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的集成电路和芯片,终于有了点起色。但北辰科学院那时候经费紧张,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芯片研发,很快被叫停。”
黄明玉偷偷抹着眼泪,“现在我还记得,当年我一个人走出计算大楼的北门,忍不住失声痛哭。”
“89年,我受邀去西川国参加芯片博览会,偌大会场里,数百家企业,我看遍每一个站台,都没有发现一家北辰企业。心里落差难过,至今无法释怀。”
“2001年,那年我65岁已经退休。戴鹏波院士向北辰国全国发起了打造北辰国芯片的集结令,他将其命名为北极芯项目。我临危受命,一年的时间,和戴鹏波院士联手,研发了北极芯一号。”
陶西文感同身受,“北极芯一号,真正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
虽然北极芯一号在诸多方面还有所欠缺,但却开辟了北辰国芯片的先河。
“如今的北极芯三号,已经全面列装卫星、重离子加速器和超级计算机。您的付出,我们都看到了。”陈星用手帮黄奶奶擦干眼泪。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屈辱。”
黄明玉呐呐自语。
声音虽微。
但振聋发聩!
黄奶奶尽管眼睛浑浊,但那颗为北辰芯片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无比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