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截然不同的反应(2 / 2)
会议室四面大屏,正投屏着陈星的论证过程。
这一切之所以进行得如此顺利。
是因为吴慎独从头到尾,便没有提及陈星的名字。
身为北辰国享誉已久的院士,他断然不可能贪墨年轻人的研究成果。
但在这之前,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
浪费时间在解释方面,无疑是浪费生命。
四十余名数学家。
分为老中青三代。
鹤发童颜者有之,头发稀疏但依然乌黑者有之,头发郁郁葱葱者依有之。
大家不再按照尊卑座次。
没有头衔师兄导师。
每个人都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向。
自主选择。
率性而坐。
老一辈的数学家还比较老实。
年轻的有的在踱步,有的在桌底,有的在门外。
演算方式也千奇百怪。
有用铅笔的在白纸上打草稿的。
有用电子笔在平板上验算的。
有在询问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
还有通过编程算法验证的。
还有诸如韦神那样。
先在脑海中做好架构,然后再在纸上简单记下几笔。
还有看着天花板发呆的。
陈星的那六页手书。
就像是分布在迷宫里的公交站。
从起点到终点,一应俱全。
该怎么走已经告诉你了。
他们需要的,就是把每一步都连通。
也就是说。
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关于黎曼猜想验证的,
全球唯一的,陈星方案!
只需要其余人按照他的思路,把每一站连起来。
就能得出完整的证明步骤。
就像是珠穆朗玛峰的登顶者。
沿途留下了路绳。
告诉后来者,沿着我的路线,牵着我的安全绳,就能到达顶峰!
不要怕迷路,风雪之中,我的步骤,就是你们前行的方向!
激烈的讨论,辩驳和争吵,不间断爆发。
不时有头发乱糟糟,眼圈乌黑的学者,撑不下去。
要么在桌子上带着耳塞趴一会儿,要么就去会议厅外的架子床上休息。
攻坚克难,争分夺秒,向来如此。
不时有人怀疑的某一个步骤的正确性。
找吴慎独理论。
吴慎独和韦神,也只能硬着头皮讨论,然后三个人一起,陷入抓狂之中。
不断有阶段性成果产生。
不停有分步被验证。
目前为止,陈星的证明,全部正确!
这些数学狂人越来越亢奋。
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场盛宴。
对他们来说,这都算不上什么苦难。
方向都告诉你了,只需要走便可以了。
先前自己做研究,哪知道自己走的路对不对。
有时候蹉跎几十年,发现走叉了,走错了,那种心灰意冷,才是真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