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黄得功归顺(2 / 2)
黄得功愣住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洪承畴。论亲疏,福临和崇祯是翁婿,而朱由崧和崇祯是堂兄弟。翁婿和堂兄弟相比,自然是翁婿关系更加亲近。
“你说是先帝提拔了你,那你更应该为我大清效力。因为你所说的先帝,他两个女儿,一个为我大清皇后,一个为我大清贤妃。”
“你所说的先帝,三个儿子,长子朱慈烺,次子朱慈炯,三子朱慈炤,三人都在我大清为官,都被我大清天子敕封为一等公。”
“我大清天子还为你口中先帝的长子赐婚,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这一桩桩,一件件,难道不比只知在宫中享乐的朱由崧更值得你效力?”
“我听说朱由崧登基以后,便大选秀女充斥后宫,这样的昏庸之人,值得你效忠吗?”
“我大清入关以后,严守军纪,与百姓秋毫无犯。再看看你们的军队,毫无军纪可言,就说与你有怨的高杰,进城不成,竟然纵兵攻城。这样的将领,放在我大清,只有死路一条。”
“李自成退守北京之前,纵火焚烧宫室。我大清迁都以后,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燕京。按理来说,迁都以后,应当修缮宫室,可你知道我大清天子是怎么说的嘛?”
“怎么说的?”
“陛下说,宫室不急着修缮,等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了,再修缮不迟。截止到现在,都未曾大兴土木,将被焚之宫室修缮。”
“朝廷力行均田之策,顺天府皇庄本应归皇室所有,陛下下旨尽数分给百姓。就因为均田之策,我大清能够随时征调三十万民夫出来用于南征。”
“黄总兵若是不信,可以亲自去大营里走走,去问问那些民夫,看他们之前是不是旧明百姓,大清有没有给他们分田。”
“豫亲王觉得你有才,才想着招降你,换作其他总兵,他看都不会看一眼。”
听了洪承畴的话,黄得功真的往大营里走了一遭,去询问那些民夫分田的事,得到的答案果如洪承畴说的那般。甚至为了方便百姓耕田,还从草原购买了大量的牛,免费租给百姓耕田。
想了一晚上,黄得功最后下定决心,剪去头上长发,正式归顺大清。
洪承畴见到黄得功,指了指一旁的座椅,让他坐下。“这才对嘛黄总兵,以后就同朝为臣了。”
“以后还请洪尚书多多提携。”
“好说好说!”
“洪尚书,今天过来是有一件事情想请尚书您赐教。”
洪承畴说道:“黄总兵但说无妨,洪某必定知无不言。”
“就是,若我以后去了京城,能否拜见承恩公他们?”
“承恩公应该没问题,奉恩公和安乐公恐怕黄总兵轻易见不到。”
“哦,这是为何呢?”
“两位一等公尚且年幼,需要在尚书房里陪陛下一起读书,直到他们年满十五。尚书房的规矩森严,所有学子皆须住在学堂内,平时不得外出。”
“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学堂休假,只有这两天,你才能够见到奉恩公和安乐公。”
“其余时候,别说是你,就连皇后娘娘和承恩公都见不着他们。”
黄得功恍然大悟,他还以为清廷对崇祯的三个儿子管理的非常严格,不允许汉臣与之接触呢。“原来是这样,没想到两位一等公竟然还能陪陛下读书,真是让人羡慕。”
能陪皇帝读书,关系肯定不会太遭。“洪尚书,您所说的尚书房,录取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
洪承畴闻言一笑:“怎么,黄总兵也想把子嗣送进尚书房读书?”
黄得功憨厚的笑了笑,连连摇头:“不敢不敢,我一介降臣,怎敢做这个打算。”话虽是这么说,但黄得功的表情还是暴露了他的想法。
“说实话,我也想!”
谁不想把子孙送进尚书房陪皇帝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