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直沽那边怎么样(2 / 2)
等到谈完,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两人都口干舌燥,总算达成一份双方都认可的协议。
朱高炽道:“咱们得签个契书。以后就按照契书说话,契书共两年,两年后视情况再做决定,你看怎么样?”
祝荣道:“都听世子吩咐。”
朱高炽翻个白眼,刚才你怎么不听我吩咐了?
命周星月起草契书,契书起草完,双方又对契书中的内容推敲,直至万无一失,双方才正式签约。
签完契书,朱高炽道:“下午我带你去看看我的下个项目,你肯定非常感兴趣。”
祝荣连忙起身告退,他知道能跟王府做生意已经不错,至于吃饭,那是不可能的,他还没有那个资格。
等祝荣离开,朱高炽问周星月学到了什么。
周星月摇摇头,她看不大懂,或者说看不到朱高炽希望她看到的东西。朱高炽便回忆方才的交锋记录,逐条分析。
尤其是他在谈判中使用的技巧。
谈判技巧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把握。朱高炽虽然前世是个物理老师,但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少,人性其实都是相通,举一反三非常容易。
周星月大开眼界,院本不明白的地方,朱高炽这么一说,她就恍然大悟,并且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两人一个教一个学,又说了半个时辰左右。
眼看时间快近中午,朱高炽道:“先吃饭。下午带他去看看西市,重点介绍商业服务中心,务必要让他花钱买点铺子。下午我不过去,主要你负责。”
说完,他又想了想,道:“就算他暂时不交钱也没关系。可以用货物抵押。”
周星月应是,起身离开。朱高炽吃过午饭,稍微休息片刻,又马不停蹄接见那几个夷商。
张玉接到命令,便把人提出来,打扮干净送进王府。
朱高炽见到来人就立刻明白这几个人是阿拉伯人。他们标志性的大帽子着实太过显眼。阿拉伯人宋朝时就已经在广州形成聚集区。
明初虽然朱元璋厉行海禁,但却也没能完全禁止走私,广州府地处偏远,这些政令的影响更不大。
几人见到朱高炽,即便没有人说明,也知道这肯定是大官,单看庭院的豪华程度,已经令人震惊。所以他们按照中华人的习惯,跪地,嘴里叽哩哇啦说着什么。
朱高炽脑袋疼,他不懂阿拉伯语,而且整个北平府估计也没几个人懂,毕竟双方连见都没见过。
丝绸之路中断,双方的交流变得极少。
这时张玉急匆匆跑进来,原来他忘记把翻译送进来。有了翻译,朱高炽精神一震,与几人交谈起来。
这几位果然来自阿拉伯半岛,不过说到如今的国王,朱高炽也没留心记,他主要关注的还是海贸方面的问题。
阿拉伯人运送过来的主要是宝石、香料,运走的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他们航行一次,需要用时半年左右。
每次携带的物品也不是很多。
朱高炽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运送粮食来,就立刻能获得免税的特权,且他们可以自由停靠天津港。
而且允许他们在北平府修建清真寺,但任何传教行动都只能在清真寺内进行,严禁在平民中肆意传教,一旦发现立刻杀头。
几位阿拉伯人大喜,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从广州入境,他们需要付出极多的钱来贿赂官员,对他们来说也十分痛苦。
朱高炽愿意给这么优厚的条件,让他们格外心动。但他们对北方并不了解,完全不知道北方有什么特产。
朱高炽命人取来几套骨瓷瓷器,几名阿拉伯商人还没见过,拿到手后并不觉得这瓷有什么好。但当朱高炽扔地上,瓷器未碎时,几人顿时惊为天人。
朱高炽又取出薄胎瓷,好家伙,几个人的眼睛都直了,恨不能立刻据为己有,朱高炽介绍说,这也是骨瓷的一种,在这里可以放心求购。
朱高炽最后介绍了商业中心的玩法,大受几个阿拉伯商人的喜欢,这玩意就是最原始的期货市场,当然受欢迎。
朱高炽向他们整体介绍北平府的情况,他把北平描绘成北方商业中心,无论你有什么东西在这里都能卖出去。
无论你需要什么东西也能在这里买走,而且官府不做限制,除了少数税收外,一切都以市场为原则。这样的地方简直就是商人天堂。
介绍完朱高炽让他们再等几日,还会有新的产品出现。送走阿拉伯商人,朱高炽叫瓷器工坊主事吩咐下去,制作几套适合于绿教的瓷器。
“绿教主要是月亮,府内应该就有绿教人士,可以请教请教他们。另外再做几个基督教的瓷器。”
工坊主事完全疑惑,道:“基督教是什么教?”
朱高炽想了想,基督教的标志就是十字架,如果能绘上耶稣的画像那就更好,可惜的是这些工匠完全没见过耶稣是什么模样,画不出来。
于是便画了个耶稣受难的简笔画,“照着这样画,用红色。”
工坊主事对朱高炽的奇思妙想完全免疫,所以这幅难看至极的绘画,他没在意,照着吩咐下去。
几个阿拉伯客商耽误他一下午,将近天暮,周星月回来,告诉朱高炽个好消息,祝荣果然在商业服务中心缴了服务费,还购买两个铺子。
朱高炽表扬她两句,说:“算算有多少钱,按照5%的提成计算,下个月发到你账上。”
周星月道:“都是我应该做的。”
“哪有什么该不该做。你做事我发钱,钱不到位,你就会没动力。事没做好,那就是你的问题。”
这一天搞得他精疲力尽,光是接待就不是人干的事,可惜,此事不能假手他人,其余人不知道里面轻重,对外面世界的熟悉程度也不够,可能会被骗。
翌日,朱高炽又接见来自天津的那支人马,他派人去天津捕鱼,现在应该有结果了。
负责此事的名叫李维,李维这回来,是为解决某些事情。
他进王府,进正堂,拜见朱高炽完毕,恭敬站立一旁。
朱高炽道:“你坐。直沽那边怎么样。”
“很不错!”说到此事,李维不由激动往前走一步。
“照着世子的法子,耽误好几个月才做好网子,主要是没有合适绳子,第一网下去就捞到几百斤鱼。
现在直沽岸上堆的鱼太多,天气热不好保存,有些都发臭了,最近没有再捕。”
朱高炽道:“没卖出去吗?”
“附近人少,卖不了多少。”
“世子,鱼太多,很多都运不回,只有做成咸鱼才能长期保存,但做咸鱼,我们少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