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考察西市,发展商业(1 / 2)
年初,各级部门的财政计划都交给朱高炽,可把朱高炽气得七窍冒烟。
这些人写文章成习惯,任何公文都忍不住写得花团锦簇,看得朱高炽脑瓜疼,盖因短短几千的计划,废话占据几千字,真正有用的还不到两百字。
朱高炽把他们聚起来,黑着脸道:“你们写的计划我都看了,大部分人写的狗屁不通,比如有人说要兴修水利,只说修水利,连具体计划都没,张口就要两百万两。
这是你们的计划吗?两百万要怎么用?我要的是具体计划细节,而不是跟我说要修北部水利这几个字。我只跟你们说一次,今后所有公文都要按照这种格式写。”
朱高炽把自己的那份模板取出,跟他们分析:“首先,要总览全局,把你们各自要做的事情写清楚,以修水利为例,就写要修水利,从哪儿到哪儿,共几条线,合计多少里,花费多少银钱,什么时候修。”
“第一段写完,随后再仔细分析,为什么要修这些水利,修完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能带来多少好处,这些都要化作详细数字,不要跟我说能让数万亩旱地变良田。
一万也是万,九万也是万,相差这么悬殊,能行吗?我怎么可能会批?”
把他们劈头盖脸训斥一顿,他心里方才松快许多。这份简单的财政支出计划,最多的人修改十次才通过。
姚广孝对朱高炽的行为不大理解,于是趁着午饭时劝他:“世子,不要苛求他们那么多,凡是来这儿做官的,都是没关系没钱,又能力不大的人。”
朱高炽点头,他主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公共食堂,保证所有官员中午有热饭可吃,此刻他整跟极为难吃的栗米饭作战斗。
用一间仆役居住的房屋充作的临时餐厅,只有他们两个人。
其余人早早吃完歇息片刻,等着下午上班。
朱高炽挑开碗里的黑菜,道:“姚师,我今天能说点真话吗?”
姚广孝笑道:“世子尽管说。”
“你是个有野心的人,你想证明,你并不比历史上的其他名相差,甚至比他们都要好。”
“但我说句实在话,中华历史循环往复,再厉害的名相,也仅能维持一时。你想过为什么么?”
姚广孝一怔,片刻后摇头:“那定是后人不遵前人规矩,破坏祖制。”
朱高炽喝口汤,说:“是。我不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然而翻开历史书,所有不遵祖制的名相都有自己的理由,甚至有不得不做的理由,到底为何?”
“世子似乎话里有话?”
朱高炽叹息:“前元不可谓不强大。三次西征,最远打到埃及,罗斯公国都被他们纳入统治,然而他们的分崩离析仅仅只在一瞬间而已,这里面有更加深刻的原因。”
“什么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水平无法统治如此广大的领土,这是客观条件决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稍微浅些,则是他们当时的统治出现问题,制度上的问题极大。
任何朝代的崩溃,都先从财政的崩溃开始。
而历朝历代财政的崩溃,又跟权力结构有关。
权利自上而下,只会对来源负责。
但底层小民才是统治基础。没有他们,权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历朝历代的权力结构都没有小民的位置。”
姚广孝惊讶:“世子你不会是想?”
“我没有那样的想法。但我们必须要建立更加高效的组织。姚师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印刷术传播到西方后,他们又进行了改进。”
姚广孝摇头,随后又疑惑,连他都不知道的消息,朱高炽又是怎么知道的?
朱高炽说:“他们使用铅活字,由此印刷术大爆发,印刷品变得极为廉价,书籍成本大幅下降,无数人因此受益,从而引发社会巨大变革,不知道死了多少王,死了多少臣。”
姚广孝道:“世子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朱高炽转移话题:“所以姚师,不是我为难他们,而是要逼迫他们进行改变,为以后的变革打基础。”
朱高炽训斥后,公文写作改变巨大,那些繁琐的文字被去除,这是他的初步改革成果,哪怕姚广孝也不得不承认,看那么多花团锦绣的文章,确实累人。
如今的改变是非常好的方面。
到三月中时,大部分财政计划已经写出来。朝廷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大部分人都忙于劝农。
草长莺飞的三月,花渐次开放,天气转暖。
这日朱高炽命人把韩业叫到办公室。
朱高炽的办公室极为简陋,只有一张桌,三张椅,一个煤炉而已,韩业进门见礼,朱高炽请他坐下,两人挨着,开始谈话。
“韩知府,我想把市场重新改建。”
韩业一脑门子问号,“世子,您不妨说的直白些。”
朱高炽说:“北平府要发展商业,聚集人口,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环境收拾好。假如那些商人来到此处,发现这也买不到那也买不到,那他们来这儿做什么呢?”
韩业疑惑:“西市不行么?西市有百货。”
“西市有百货?能买到纯碱吗?”
韩业:“……”
“我是这么想的,北平府的环境改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首先要改的就是城内环境,以及城外的配套措施,所以需要新的城区规划。”
韩业侧身,示意朱高炽继续详细说。
“知府不必过于紧张,不会花太多钱。我的设想是,首先改造西市。”
“如今西市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不干净不说,卖的东西也杂乱,而且坑蒙拐骗者众,环境非常差。
然后再修建个工业区。工业区设置在门头沟附近,城中作坊尽可搬到那个地方。”
韩业色变,忙道:“不可。世子有所不知,城中小民赖作坊活着的不计其数,若是强行搬迁,小民非得闹将起来不可。”
“你误会了。我不会要求他们强行搬迁,而是需要韩知府配合配合,让他们自己搬迁。”
韩业疑惑:“自己搬迁?他们怎么会愿意?”
朱高炽不以为然摇头,怎么会不愿意呢?假如朝廷出台政策,搬迁过去享受三年免税,你看有多少人愿意搬?
且门头沟附近靠近煤矿,瓷器、铁器工坊肯定会大肆发展。而铁器又牵连众多产业,如此一来,一个简单的商业聚落就能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