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虽只是人生初见(2 / 2)
雪姨脸上忽然露出些许悲伤的神色:“这说来话长了。”
雪姨对过往娓娓道来,原来丹邱熊氏一族在近千年里早已风光不再,家族中人才凋零,所以才会将祭酒之位传给圣女熊氏。但熊家在丹邱始终是一方名门豪族,又把持着丹邱祭祀大权,终究是瘦死骆驼比马大,仍旧在丹邱具有绝对的声望。
数十年前,忽然有六个奇装异服的人来到丹邱,误打误撞地来到上寿宫,其中就有张鲁一的父亲张卫东。圣女祭酒为人温和善良,对于这些客人也是设宴款待,交谈中圣女祭酒得知他们是来自旧楚故地,于是心生向往。丹邱人虽然离开故土日久,却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楚人的后裔。虽然自第八代屈王之后,建木便成为王族封禁之地,丹邱人自此也断了回归故土的念想,却无法磨灭这些楚人后裔对故土的向往。
那时候的张鲁一雄姿英发,一表人才,十分健谈,而且谈吐儒雅,深得圣女祭酒的欣赏。于是酒宴之后,圣女祭酒将其他人分别安排了住处,唯独留下张卫东在楼阁之上彻夜长谈,聊起故土的风物,聊起历史的变迁,相谈甚欢。
雪姨记得那一夜楼阁上微风轻拂,纱幔掩映着那一对年轻男女的身影,月光下时而窃窃私语,时而笑语吟吟。尽管只是初次相见,却洋溢着互相熟悉的笑容。罗纱闺楼中的锦衣郎和圣女祭酒,像是连枝比翼的鸟儿,终究没有怨悔。也就是那一夜,孤男寡女在上寿宫的楼阁上互生情愫,私定终身。
张卫东那时已有心长留丹邱与圣女祭酒长相厮守,并写了一副词送给圣女作为定情信物。说着话,雪姨去里屋寻来一个木函,从里面取出一片锦绣帛书。张鲁一接过来看了一眼,的确是张卫东的字迹,上面用毛笔鸟篆体写着:
“虽只是人生初见,
无意徐风悲画扇。
笑颜却现故人心,
只道潇湘情不变。
夜月语罢清宵半,
露水相依终不怨。
闺楼罗纱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如愿。“
张鲁一一眼就看出这首词是张卫东改编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但其中的意思却与纳兰的词大相径庭,原本纳兰性德是借用了汉朝班婕妤与唐朝杨贵妃的典故写的闺怨诗,却被张卫东改成了一首男女一见钟情的情诗。张鲁一有些意外,在他眼里一直以来都是不苟言笑的老爷子,竟然有一段这样的浪漫情怀,让他有些忍俊不禁。
“后来呢?”张鲁一继续问道。
雪姨脸色逐渐凝重起来,继续讲述之后的故事。
一切祸事都是源于令尹景浩的造访。屈王那时候年轻贪玩,常年的和平早就消磨掉屈狩家族留下的骁勇与勤政,早已将国事交付与景浩全权负责,自己只在渚宫内日日宣淫。有楚地故人来访的消息很快在丹郢传得沸沸扬扬,也惊动了位高权重的景浩,于是景浩便亲自拜访了上寿宫。因为那时候,张卫东与圣女祭酒一起出游,故而景浩只与居住在别院的五个人见了面。就是这次见面,景浩发现了他们随身携带过来的霹雳火,并且了解到了霹雳火的威力。随即带着五人去面见了屈王。
正是那次见过屈王之后没多久,圣女祭酒忽然得到渚宫内线暗报,屈王乘广禁卫正在集结,受景浩节制准备进入上寿宫将张卫东几人截杀。事出突然,圣女祭酒来不及多想,赶紧给张卫东透了消息,让他早做准备逃离是非之地。张卫东闻讯,立刻写了纸条让茜雪拿去通知同伴准备从光塔离开。却因为其中有人耽搁了时间,导致乘广禁卫围住上寿宫时,张卫东他们还没来得及撤离。
见到张卫东他们已经无法离开上寿宫从来时的光塔离开,圣女祭酒便启动了上寿宫地道,地道的另一端直通一座隐藏的光塔,这就是熊家千年以来一直守护的秘密。张卫东原本想带着圣女祭酒一起撤离,却被圣女祭酒拒绝。因为事情迫在眉睫,乘广禁卫随时可能冲入上寿宫内。圣女祭酒认为以熊家的威望以及她祭酒的身份,想必这些禁卫也不敢对她造次,所以她留下拖延住禁卫的行动,给张卫东他们的撤离争取时间。
无奈之下,张卫东留下一句“等我回来”并塞给圣女祭酒一张纸条,便匆匆进入地道。他们进入地道没多久,圣女祭酒以及茜雪和另一个侍女萱玉,就听到地道内传来一声巨响,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容不得他们细想,景浩带着禁卫已经冲入上寿宫中,此后圣女祭酒便被景浩和屈王软禁在上寿宫中。
雪姨依稀记得,圣女祭酒与景浩对峙的时候,似乎有两个人从那个暗藏地道的房间里跑出来,因为当时慌张,她并没看清是谁。不过他很肯定,这人肯定是跟随张卫东过来的五个人中的两个,因为其中一个痴痴傻傻的,特征很明显。
另一个人与景浩见面窃窃私语了一番,景浩忽然撤兵回营,那人也就跟着景浩一起离开。但那人似乎并没有跟景浩提过关于地道的事情,因为景浩自始至终都有对地道再进行进一步的搜查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