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实在是太豪气(2 / 2)
演出过程,徐洛对演员的表演和歌舞团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并指出:“我们在台下看到的是演员们最光鲜亮丽的一面,但他们为了这短暂的光鲜,舞蹈团所有人做出多少的努力,付出多少的心血和时间,这是一种很值得学习的精神。”
参加了几次座谈会,他对这种发言完全就是信手拈来。
领导们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是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每个演员都很努力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他们都希望能将最好的歌舞献给港澳台以及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同胞。”
“……”
看完歌舞表演,晚上回到宾馆休息。
徐洛很忙。
因为他要去视察的地方很多。
深圳所有的项目他到现在都没有亲自视察,身为老板,总得要亲自来看看。
次日上午,还有一场《深圳特区报》的采访等他。
其实每家来到此地开公司的外资都可能被采访,这不是什么特殊安排。
他们总得找点新闻报道,而不是贷了款挂出招牌成立的这家公司那家公司。
采访几个问题,比如对于当地的政策有什么看法,开设工厂和大型超市是否看好这里的发展等等。
等徐洛都回答之后,采访的记者突然问他,“徐生,我们了解到你的头衔又很多,比如经济学家、作者、企业家、金融家、报业大亨、电视台大亨、电影大亨、很多协会的会员等等。”
“而且我们还了解到你被称为【小说新类型新流派的开创者】,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称谓?”
看来这位记者是跟来自香港的工作人员询问,或者亲自去过香港。
徐洛笑着道:“如你说的,我的头衔很多,这个称呼大概是源于我们出版社所出版的题材都是我的构思,我只是凡人,一天也就24小时。”
“而且我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写不来那么多的小说,因为我一开始的目标是把旗下的杂志和出版社分拆上市。”
“所以我只能将这些点子和构思让给别人去写,去提升我们出版社的名气,提升品牌的价值,再上市发展。”
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一种新的东西。”
“什么东西?”记者好奇问道。
徐洛问道:“你应该了解电脑吧?”
记者点头。
“将小说搬到电脑里。”徐洛道,“在电脑里设立一个玩意儿,然后把我们的小说都搬上去,就像是一个通讯地址一样,只要知道这个地址的人,都能看到我们的小说。”
记者一脸茫然,“……”
没听懂他说的什么。
难道经济学者说话都这么深奥?
不过现在徐洛说这个确实太超前了。
出版社署他名字出版的也就《赘婿》《大国崛起》,毕竟上市比哼哧哼哧去写要赚钱。
要做,当然就做资本家。
所以无论是电影公司,还是出版社,他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做平台,等到何时的时机,再上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