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进银行业契机(2 / 2)
但金融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仅仅半年后就暴雷。
他们现在还在死撑着,但处理金融的经济司、财政司已经有所察觉。
随着恒隆银行、海外信托银行这些有实力的大行纷纷暴雷,各种中小银行的危机蔓延开来。
一旦这些中小银行也跟着爆雷,将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虽然夏鼎基过去一直采取“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政府很少干预市场。
可如果银行业出现“大到不能倒”的机构之后,这种政策就难以维系,必须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特别是在现在的节骨眼上,夏鼎基绝对不容许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现在还不是打经济牌的时候,至少表面上还要维持安定繁荣的假象。
一旦现在就崩了,这张牌也就不起任何的作用。
英国佬向来善于耍滑头,走一步棋要看两步。
徐洛认真思考其中各个环节,随后微微一笑,“爵士你说得对,如果从事银行业对我们公司的发展确实大有帮助。”
“只不过现在港府都限发银行牌照,我认为我们没那么容易能够拿到。”
尽管接下来将会发生可怕的挤兑风波,可若是现在能够有一张银行牌照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当然,如果银行陷入困境,也不会真的破产倒闭,要么政府接管,要么其他金融机构接盘,存户的权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夏鼎基与翟克诚之所以没有下定决心,显然是目前也没什么信心,还没到不得不介入的地步。
或者说,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盘侠。
因为在本地的部分大亨看来,开银行其实可以属于风险大,赚钱不多的行业。
每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倒闭破产的总有各大小银行的身影,而香港的银行业不仅竞争激烈,平均利润每年都在不断下滑。
毫不夸张的说,银行在香港早已不是金饭碗,鉴于现在的经济情况,说是泥饭碗也不为过。
至于汇丰,已经在谋求退路,不太可能会接盘。
不过做生意不能只看一面。
“可以采取注资的方式嘛。”夏鼎基笑着道,“目前有没有你看中的?你知道的,我很欣赏你这个年轻人,如果你有想要注资发的得银行,我可以帮忙撮合这笔买卖。”
这话听上去就像是一位长者对后生仔的关照。
“感谢爵士对我的关心。”徐洛一脸感激的样,随即岔开话题,“爵士这么着急找我,是因为这件事情吗?”
夏鼎基摇头,“不,我是想问问你,有没有进立法会的想法?如果你要进去的话,我一定投你一票,因为我今天下午就要出差,所以只能请你现在过来。”
“进立法会我还不够资格,但我知道一个人够资格。”徐洛当即道,“这个人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
“谁?”
“香港理工学院的资深教育家范徐莉泰女士。”
夏鼎基认真思考,“我会考虑你的建议。”
停顿了一下,又问道:“你觉得恒隆银行怎么样?”
“风险很大。”徐洛如实说道。
夏鼎基笑着道,“我相信你的能力,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准备资金。”
“好的爵士,我就不打扰你的工作。”徐洛提出告辞。
虽然恒隆银行现在属于烫手的山芋,但他也有能力把这个烫山芋生吞下去。
做生意向来这样,一个人的风险,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就是一种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