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一片风雨涌动(2 / 2)
蓉省野马工业汽车集团就是如此。
野马工业诞生于上个世纪末,最开始是地区建立的汽车工业集团,后面经过几次大的变革之后。
现在已经成为了半地区,半私营的地方汽车工业公司,野马工业以生产大型的乘用汽车为主。
例如大巴和客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并且得到地方的支持,他们生产的这些乘用车在蓉省这个地方来说还是相当常见的。
但是市场终究不只是一个地区。
他们也许能够在蓉省这个地方吃着最低级的保底,让自己在市场上活下去,但想要更进一步就显得难如登天。
他们也不是没有发布过家用车,但是市场销量极为惨淡,所以这些年的野马工业一直都像是一个小透明。
虽然他的名字和某款平民级合资跑车一模一样,但是怎奈何别人拥有合资的高贵血统。
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跑车!
即便只能作为跑车地板砖,那也碾压一众国产汽车品牌,所谓合资就是高级。
但凡是合资的东西,哪怕是坨屎也要比国产两个字更好听。
野马工业的现任负责人韩博勋,40多岁,刚刚上任,在这个行业内已经打拼了数十年。
过往履历不能说多么丰富,但是能够成为一个地区集团的董事长。
他的履历一定比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都要优秀。
韩博勋刚刚上任,面对这个所谓的野马工业汽车集团,心中其实是没有太当一回事儿的。
毕竟他又能够做什么呢?
野马工业的底子已经摆在这里了。
这不是任何人想要把它搞起来就能搞得起,继续这样半死不活的折腾着,然后等自己过了任期,把这个公司当做跳板再继续去往其他更好的地方就是了。
这是野马工业数任董事长一起总结下来的规律。
韩博勋又跟他们没有什么区别。
在自己的任期上规规矩矩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行了。
但是想到自己40多岁,人说男人四十才真正到而立之年。
他本该在这个时候创造出一番过人的成绩,但是怎奈野马工业完全不是他所理想的存在?
本以为自己就只能在野马工业这个公司上安安静静的度过这几年时间了。
但让他完全没想到的,是隔壁的光芒科技突然在这个时间点宣布了自己要做星光汽联的消息。
星光汽联!
一个大型的汽车联合。
韩博勋比任何人都明白这其中的风险,一入其中深似海,回头再难是常人。
加入星光汽联毫无疑问是一件非常具有风险的事情。
但是风险越大,同样意味着回报越丰富!虽然野马工业会因此失去很多的东西。
但野马工业也同样会得到大量的机会,真正成为入流车企的机会!
野马工业将不会是一个局限于地区的不入流公司,而是一个真正能说得上话,在市场上有话语权的公司!
光芒科技拥有着现在整个国内最为顶级的电动车和燃油车技术,这是一份巨大的诱惑。
即便前路有可能是万丈悬崖。
但对于现在的韩博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他需要做的也仅仅只是赌一把!
如果他能让野马工业从不入流变成一个知名汽车公司。
那么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过往履历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赌!
他一点都不害怕赌!
韩博勋只怕抓不住这个机会。
所以在星光汽联成员招募令出现的第一时间他就嗅到了这里面藏着的巨大机会的味道。
他毫不犹豫的开始召集高管,同时准备联系野马工业的上层负责人,说服他们将野马工业进行改制。
他要不惜代价的抓住这个加入星光汽联的机会!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崛起的最佳时机!
...
有人欢喜有人愁。
光芒科技都要磨刀霍霍向合资了,那些合资此刻怎么会受得了?
他们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利用这次冲击来切割自己身上合资的问题,而是想要用大层面的手掌强势叫停光芒科技星光汽联。
但他们怎么会知道?
星光汽联的诞生本来就是上面所默许的,上面希望这个新的汽车联合能够真正的让国产汽车崛起。
但他们明面上是肯定不会对外公布这个消息的,毕竟这个消息要是公布了,是肯定会严重打击现在这群汽车车企的信心的。
到时候说不定还会引起混乱。
所以面对各大合资的不满,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视而不见,当做看不到。
理由就是,光芒科技的这个汽车联合与市场而言没有任何违规之处,他们没有理由叫停这个汽车联合。
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告诉了这些嗅觉极为灵敏的合资车企负责人,上面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但是合资车企的负责人能够明白上面的意思是什么不重要。
合资两个字重要就在于“合”这个字上。
面对有可能让自己直接猝死的生死危机,外方势力开始迫不及待的施加压力了,他们在合资车企内拥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掌控核心技术,就意味掌控了一切。
这些外方势力本来就对势头急剧变化的华夏市场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何况现在星光汽联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把他们这些合资给驱逐出华夏。
这让他们能够接受?
“我们在华夏这么多年,说的不好听一点,整个华夏汽车市场,那都是我们这些汽车公司所建设起来的。”
“我们为华夏汽车市场提供了史无前例的便利,我们为大量的用户创造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
“但现在出现这样极不附和市场规定的事情,我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我们拥有着技术上的绝对话语权。”
“我们只想和贵方和平共处,共同拓宽华夏市场的宽度,所以,为了体现对我们的尊重!”
“像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叫停!”
“必须要叫停!”
“无条件的叫停!”
外方代表在合资企业的内部会议上非常愤怒的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