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网游小说 > 游戏五千载 >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平军张掌书】和模数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平军张掌书】和模数(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口腹之欲  师傅!大师兄他杀疯了  开着破宝马回家年年打工连连空  穿进无限流后我金身挡刀  美女师傅,带我装X带我飞  都市之超能学霸  我的文娱小目标  开局签到五行灵根  步步成瘾  你管这钢铁机甲叫做新能源车? 

周志强看着手中的【太平军张掌书】卡牌面色凝重,原因无他,回到现实的周志强专门查了查资料,知道这NPC所言非虚。

火炮的模数确实是个相当重要的东西,在元末明初的欧洲,哪怕是当时最尖端的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对火炮需要多厚的炮管才不会炸膛也是只能凭着感觉来。

乌尔班大炮它的倍径比大约只有5。过低的倍径比使火药燃烧产生的能量在尚未做功到弹丸上就从炮口处浪费掉了。更不要讲欧洲早期射石炮还在使用粉末火药。火药常常塞满整个炮管,石弹则突出在炮管外面,因此发射谈不上什么精确度,而且初速也低。为了提高炮的效能,不得不将炮放到离城墙很近的地方,这样石弹才能轰击到目标。

明朝这边则是讲究一个“大力出奇迹”的“倍装法”,也就是别管要造多大口径,先多装药再说,追求装填更多火药,给火炮塞进成倍比例的火药。

按《筹辽硕画》的记载,熊廷弼就曾用倍装火药法试验吕宋大铜炮,将其炸裂,然后洋洋得意的告诉朝廷吕宋大铜炮很差,不如锻造法制造的灭虏炮。但是其实这也不是一条正确道路,欧洲18世纪的研究表明,同一种火炮增加过多的火药,增加的威力极其有限,火药能量大部分都被浪费了,并更多带来炸膛的风险,通常情况下,火药与弹重的比例为1:2更为合适。

灭虏炮除了因为采用锻造低碳钢更结实之外,低倍径比使大量火药能量从炮口过早的溢出浪费也是未炸膛的原因所在。

革命性的技术产生时间为16世纪中叶,欧洲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火炮重量与威力的技术点,就是这个技术点奠定了欧洲火炮的基础,乃至从16世纪影响到19世纪,欧式火炮一直在遵循这个设计思想制造火炮。

这个技术点就是火炮“模数”:所谓火炮模数,即炮身各处尺寸与火炮内口径之比。即包括各处壁厚与口径之比,也包括身管长度与口径之比(身管从火门到炮口的长度与口径之比通常叫倍径比)。

意大利人哈曼特发明了一个口径比例表,认为炮管长度为17~18倍口径最为合适,然后按火炮各部位与炮口直径的比例去计算各部位的尺寸。1598年Capobianco的《实用炮学手册》出版,详细记载了火炮模数的理论。在中国,西法党在传教士的帮助下翻译了这本书,并将模数的概念引入了中国。

《火攻挚要》对这玩意的总结是:假设口径为a,则火门药室位置的炮身外径为3a,以此逐渐缩小外径直到炮口,炮口外径则为2a。依此法铸造就是我们所孰知的红夷大炮经典的纺锤体外型。这种设计很好的兼顾了重量与威力的平衡,炮身各处承受应力均衡,避免付出很多无用的重量。

明代不但是了解了,还很快的利用上,明前期洪武大铁炮和明中期锻造大将军炮之间的差别比明末到清代火炮的差别还要大(话说后两者有差别吗?)。

总而言之明,朝火炮因为缺少模数理论,在火炮威力与重量之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平衡点,各类火炮要么付出了很多无用的重量,要么壁厚不足产生炸膛风险。直到引入欧洲模数概念后,纺锤体的红夷大炮在中国开始大量普及。

模数理论在引入中国之后,随着清朝闭关锁国,于乾隆时显然失传了,这就是此后清军火炮越造越大,威力反而没有增加的重要原因,更有将康熙火炮翻新后反而射程缩短的笑话。直到丁拱辰通过学习英炮后在第一次鸦片前才重新认识到了模数理论,并写入《演炮图说》一书。再此之后,清朝才重新以模数理论制造火炮,然而为时已经太晚,不久之后,欧洲发明出了后装线膛炮,轻松碾压清军。

【太平军张掌书】

【等级:LV30】

【hp:50/200】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无限假面游戏 综网大玩家 裁决之镰正注视着你 40K:帝皇去哪儿了? 停球十米远,进球全靠蒙 游戏五千载 我,厨傲天,要开始异界求生了 网游之我无敌你随意 园丁弱?我率领植物镇压万界 网游:双天赋的我横推诸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