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科举取士新方案!(2 / 2)
虽然被人诟病太多,但是从某种角度,也保证了一些公平。
只不过,等全国的经济都发展了起来之后,就必须要废除了。
不然就会严重影响天下学士的公平。
“根据南北,分别取士?”
朱棣明显还是不明白。
周羽便给他举了一个例子说道。
“比如,朝廷完全可以提前定下一个名额。”
“若是取士一百人。”
“如今大明人口,南多北少,那就可以按照四六比来取士。”
“其中的四成,从北方取,六成从南方取,当然,直接五五分也不是不可。”
“甚至,还可以更细一些,不同道府,分配不同的名额。”
“北平府,分八个名额。”
“山东府,分十个名额。“
“如此,不就可以保证,朝廷的取士是从天下各处选拔出来的名额了。”
通过了这个例子,朱棣终于明白了一些。
原来,按照分成来收取士人,是这个意思。
从结果为导向,直接规定每个道府的取士比例。
那么自然就可以达到朱元璋所想要的某种公平。
朱元璋不正是想要一个结果吗?
这个结果就是,要天下士人,都是从天下各处取来的。
而不是只集中于某个地方,那就完全失去了科举的初心了。
但是想要实现这种公平,需要先发展个十几年。
那这十几年不举行科举,朝廷自然会减少不少的人才。
也会有大批的才子,因此而受到了埋没了。
而周羽的这个方式,直接从结果为导向。
一步到位,就直接把从不同地方的结果给完成了。
“这样做,怕是不太好吧。”
朱棣明白了之后,马上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他总感觉,这是一种强行的公平。
“那有一些士人,如果是专门到名额多的地方去参加呢?”
他又问道。
“你以为户部统计天下人的户籍地,只是一个摆设吗?”
“那些士人,自然是必须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进行科举了。”
“他们想要作弊,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周羽回答说道。
“那,如此所招到的人,会不会能力太过于欠缺?”
“毕竟有些北方的百姓,尚且还吃不饭饱,强行给他们几个名额。”
“怕是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啊。。”
朱棣又是担心地说道。
如果强行达到了某种公平。
但是他所要的人才,依然还是不是满意的。
那就舍本逐末了。
“你以为,就算是绝对按照成绩来取士,他们就有能力了?”
“当然,这属于是下一个问题,现在还不急着来讨论。”
周羽又是回答道。
他的这个反问,直接就是一个绝杀。
因为确实是如此,即使是完全按照成绩来取士,那么他们大明所招到的那些进士,能力也不为朱元璋所满意。
甚至那些才子又觉得自己诗做的好就行了,看不惯朝廷的一些制度。
实在是让朱元璋觉得生气。
“先生,我明白了。”
“确实,这种公平,似乎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坏处。”
“毕竟那些人进入朝廷后,依然还是要从头学起。”
朱棣也是无奈一笑。
觉得按照不同的道府进行取士,倒不也是不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