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筑墙(2 / 2)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那些烧砖的工匠总算调配出了合适的比例,在粘土中加入这些东西,就能烧制出红砖。
并且所消耗的粘土数量要比烧制青砖的要少很多,而且做法也简单,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贾安高兴的亲亲儿子的脸蛋,立刻就将红砖烧制之法书写上交给朝廷,递到元延帝面前。
元延帝许久之后才看到这份奏折,红砖虽然不像水泥玻璃这些东西能够带来十足的利益,但是红砖耗时更短,用料更少,反而更加能够造福百姓。
考虑到提出这个想法的只是一个才满十二三岁的少年,且还在读书,元延帝十分痛快的给了贾涵一个国子监的入学名额。
等到贾涵考中秀才之后,便可进入京城去国子监读书。
而贾安在收到圣旨之后,心里的忐忑也少了许多,这些年他一直都在想,如何把儿子送到京城去,如今元延帝正好给了一条路,他自然是要想办法把儿子推上去的。
贾涵以前也不是没有提出过许多新奇的想法,但没有一个是像红砖的这样能够给朝廷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名声的。
而贾涵在得知自己有国子监名额之后,更是努力翻找记忆中那些见过的好东西,不过只是把红砖的烧造方式给说了出来,就能够得到这么多好处。
只可惜羊毛的纺织技术,已经被他那位好大伯在自己之前上交上去了,否则他们一家得到的利益更多。
贾家对于这个消息自然是高兴多于不高兴的人,不满的人中就有齐姨娘,在她看来,贾澹同样是贾安的儿子,怎么好处回回都是贾涵,贾澹就什么都没有。
只可惜她口中的苦主,此刻正盯着一旁莲花酥流口水,贾澹的天赋不如贾涵好,喜欢玩乐。若不是父亲和哥哥一直盯着,只怕早就被惯成小纨绔了。
为此,齐姨娘每次见到他这个样子,都是恨铁不成钢,戳戳贾澹的小脑袋。
“你呀你,同样都是三爷的孩子。三少爷刚启蒙的时候便能背诵三字经,你呢,磕磕绊绊背了十来遍,也背不好。
现在三少爷一飞冲天,他才十来岁呀,就能拥有国子监的名额。等到他真的考中进士做官了,只怕这个家更没有你的份。”
贾澹不以为意的咬着莲花酥,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姨娘何必那么在意,反正这个家有三哥哥,我那么努力干嘛?等到将来考了个秀才举人的,有个功名,做个地主小官不就得了。”
齐姨娘被他这个不成器的样子给气到了,捂着胸口一直喊疼。
贾如晴被江木兰教育,一定要和贾涵处好关系,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兄弟,将来不管嫁了什么样的人家去,都有人替她做主。
而贾如瑶则是一直看着自己的书,胡碧星看着女儿这个样子,忍不住叹口气。当初贾如瑶喜欢读书,她还十分高兴,觉得生了一个聪明的孩子。
可没想到却养成了一副目下无尘的性子,对于管家理事,女工针凿那些从来不通,这样的性子嫁到婆家去,怕是要吃苦啊。
整个贾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而贾安还在衙门争分夺秒的安排属下,开始去招收百姓服役。
有了之前修建水井水窖的经验,贾安这次可以说是大手笔,每顿饭都是结结实实的,虽只是粗杂粮熬成的粥,但能够填饱肚子,这些服役的百姓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虽然避免不了的会有人受伤生病,但旁边有钟晓书这个大夫看管着,每次生病都能得到救治。
只是这些生病的百姓往往拿不到什么钱的,可以说这一趟是白费功夫,但能够从劳役中捡回一条命来,就已经算是皆大欢喜了。
贾安的动作很快,那些旧城墙在他的安排下,轰的一声,变成了一地的粉飞灰粉末。
衙役们带着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去捡拾砖头,运送到新的工地上,而年轻有力的男人们则开始了砌墙的工作。
新的城墙要用水泥来作为粘合剂,并涂抹在外层墙上,有了这层水泥,贾安就可以把外面那层城墙打磨的十分光滑,不怕有外地爬着城墙登上高台。
并且在最高处还可以在水泥未干的时候,插上许多碎瓷片之类的锋利东西,让那些企图爬上城墙的人无从下手。
再有一组人则在城墙外面挖开一条护城河,引黑河水环绕扶安西州整座城。
而且这条护城河还可以滋养旁边的土地,使原来干燥的土壤也渐渐变得湿润肥沃起来。
整座城墙历时三年,总算修建完毕,贾安看着新修建好的灰色城墙,一颗心总算放下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