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葬礼(2 / 2)
“再说了,母亲同样是父亲的妻子,我想我娘在天之灵也一定会同意,选个好位置下葬吧。”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为之赞叹,贾巧姐的胸襟。
贾茁感激的向贾巧姐行礼,随后在贾琏的右方挖出一块深坑,准备在此掩埋。
自古以来,以左为尊。就算贾巧姐同意让人把王老太太的棺放进去,也没有抢了大王氏风头的道理。贾巧姐看贾茁如此识趣,眼中也闪过一丝满意。
棺椁成功放下去,在众多汉子的帮助下掩埋。贾茁看着新鲜出炉的坟包,带头跪下,其余儿子一同跪下。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戴丧服。
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自古以来,汉族的孝服保持着原有的“五服”定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的五等。(内容来源于网络)
贾茁身着齐衰,且需齐衰三年。而贾安贾宇他们只是孙辈,虽也要服丧,只需齐衰不杖期。
众人又在王老太太坟前哭丧一阵,待到太阳西沉后,再返回灵堂。
刚一进门,孙氏便命人将煮好的热水连同黄酒一起端上来。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贾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王老太太的灵位。
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
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有寿。(内容来源于网络)
葬后3日举行圆坟,贾家一家都要到坟前行圆坟礼,为坟培土。还要烧纸钱、上供品,并由贾安、贾宇、贾宜绕坟正转3圈,反转3圈,谓之“开门”。
人们认为开门后便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叙述衷肠,王老太太也可接到晚辈们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钱、食物等,在阴间生活富足,不愁钱花。
垒上坟门,并把贾茁破土时的那块土放入坟正顶。“圆坟”也要带些烧纸、香、酒和一些祭品,圆完坟,子孙们跪下烧香上供,大哭一场。
接着就是过头七,每个七有七天,共七个七,四十九天。每到一个七,贾家子孙们都要去上坟烧纸,尤其是“七七”和“百天”这两个日子,比较热闹。
过“七七”时,由贾静柔蒸四十九个供品拎上烧纸、酒、菜来上坟。过“百天”时,贾家还要请亲朋好友吃顿饭,表示对王老太太的纪念和哀悼。
圆坟后,丧礼基本结束。但在葬后三七、五七、七七、六十日时均设祭。五七时,必须由贾茁亲手焚烧纸糊的彩人。据说以此可减轻死者生前罪过。六十日焚烧纸糊的船轿,除此,在死者的诞日、祭日和清明节等,晚辈再到坟前祭奠。其它祭祖活动几乎都在家中之灵牌前进行。
孝子要守孝制,服孝3期,每期9个月 ,共27个月。服孝期间不剃头、刮脸、剪指甲、饮酒、夫妻同房、外出等,逢春节或亲友举办庆典,亦不拜礼和庆贺。(内容来源于网络)
等到百天过去之后,贾家所有人都消瘦的不成样子。
孙氏只能强打精神,请来大夫为众人诊脉,并让他们开了一些药膳方子。贾安想起当年蒋巩曾说过米油养人,便询问像他们这种情况,可不可以食用。
大夫十分赞赏:“米油味甘,性平,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且补液填精,有裨羸老。老夫的想法是你们先用米油调好身体再吃药。”
孙氏感激的送走大夫,看向贾安的眼光,既疲惫又无奈:“安哥,回去休息吧,接下来还服一年的丧期。”
贾安也早就撑不住了,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房间,看到已经熟睡的胡幼繁脱下衣服抱着她一起入眠,很快便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