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纰漏(2 / 2)
贾安与胡继宗面面相觑,震惊的同时也忍不住心有余悸,还真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他没有参加此次乡试反而是幸运的,否则此次嫌疑人名单中一定会有他。
胡继宗吃瓜的同时也想到了贾安考试的事情:“我说妹夫,这出现舞弊会不会此次乡试就被作废了?朝廷为了安抚考生,应该会重新安排一次乡试吧?”
贾安不语,但心跳如雷。他也想到这个可能,原本以为又要等三年,没想到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此时,乌彭越也焦急烂额的正在写上奏的奏折,并命令官兵快马加鞭迅速送往京城,只期盼这次的舞弊事件不要牵扯的甚广,否则此次朝廷肯定会有大动乱。
五天之后,送信的官兵跑费了整整五匹马,才终于把奏折送往京城。当元延帝看完奏折后,顿时大发雷霆。
“混账简直就是混账。乌彭越好歹也是主理过乡试的人,竟出现如此大的纰漏,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太子徒明舜看完奏折后,也皱着眉说道:“父皇,我看此次事件应该朝中有内鬼作祟,且他们还在为那些作弊的学子出谋划策。”
“您看看这次所有参与作弊的学子,大多都出身官宦人家富贵豪族,除了少部分确实有真材实料的人,绝大多数都参与其中。而剩余的寒门子弟,要么就是名落孙山只能排在副榜,要么就是干脆成为垫底,这很明显是那些世家大族在打压寒门啊!”
此话一出,元延帝眼中顿时寒光一闪,虽说自唐朝末年黄巢起兵造反屠杀世家大族,从此氏族便销声匿迹,但总会有一些漏网之鱼,虽达不成像隋唐时那般能与皇族拼手腕的地步,但其背后力量也远非寒门起步的士族能比的。
若他们真的想要卷土重来,首先就要打压能与之抗衡的广大寒门士人,就是不知这样的手段是第一次发生,还是已经背着他出现许多回了。
但当务之急还是要立刻审查其余省的乡试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并重新钦点官员去处理乡试,若只是仅限于江苏一省也就罢了,若全国也是如此那可就麻烦。
很快,第二日早朝时元延帝便当着众朝臣宣布此事,朝中顿时哗然,不少官员都是出身江南一带,若是江南这样的文人汇聚之地都会出现舞弊的情况,那么其他地方可想而知更为严重。
太师袁宿一脸严肃的站起来说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派遣官员审理此次乡试究竟舞弊范围有多大?若是涉及范围太广,那就需要重新考虑要不要再举办一次乡试。”
礼部尚书霍学海也站了出来,教育科举这一类的事情都是由礼部主管的,出现舞弊的大案,他这个尚书也难辞其咎:“陛下臣愿亲自前往金陵审理此案。”
元延帝淡淡的看着他说道:“霍卿放心,朕还是相信你的,只是你乃尚书,朝之重臣不好轻易离开朝廷,还是派礼部官员去吧。”
霍学海见此只能郑重的推举一人,元炎帝俯首点头之后,又点了一位将军带领2000士兵陪同礼部的官员一同前往金陵,负责接手乌彭越和潘将军的事务。不管怎样,此二人都有重大的嫌疑。
“另让各省巡抚先自查各省乡试的情况,有错漏之处一并上交给朝廷,如果朕派过去的官员发现此人知情不报,立刻拿下押送回京!”
“圣上英明!”
而此时,贾安也收到了来自家中的来信,贾茁先说明了自家的情况,圣旨已下虽斥责了贾茁一顿,但并没有剥夺其官身,而是将其贬至最北边的玛图府去做知府。现在阖家上下正在收拾行李,准备赴任。
贾茁也得知了金陵的动乱,他告诉贾安先不着急回来,若是朝廷决定重新举行一次乡试,那就赶紧参加争取这次能够考中举人。
若是不行那就回济南去,毕竟贾安还是广林书院的学生,需要在书院读书,而玛图府距离济南甚远,贾茁已为他在书院附近的县城租一间二进的小院子。
胡幼繁已经被王老太太允许留在济南帮忙照顾他,至于那些妾室们,胡碧星和怀有身孕的江木兰可以留下来,至于剩余的几人则被孙氏打包带至北边。
贾安收好信,心中对于王老太太的恩情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