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各有其能的一家人(5)(2 / 2)
老天不会亏待任何人!
老天爷这次给辛苦的虎兵带来的是一笔前所未有的丰厚报酬。
虎兵用5块钱的成本,拉回来520斤的文蛤,算起来还没有一分钱一斤。到菜市场以后,虎兵试着喊价“一毛钱一斤半”,居然没有人讲价。那时候的人们都朴实无华,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布票、粮票等票据还在使用中,人们还不知道可以讨价还价。物资匮乏的时候,难得一见的文蛤,让人一抢而光。虎兵忙着称文蛤,尚忠英胸前挂着一个布书包忙着收钱,二人忙得脚不着地。原本虎兵留了几斤准备带回去自己吃的,也被人买走了。
夫妻二人是带着满满一书包的钱回家的。到家后顾不上去吃饭,赶紧去数钱。虎兵从尚忠英手里接过书包,把里面的钱全部倒在了桌上,两人分坐两边,开始数钱。看起来一大堆的钱,基本都是角票甚至是分票,少量的一元、两元的,最大的十元面值没有见到。说起那时候的钞票,虎永刚听父亲讲过一个故事,关于周总理是如何睿智的和外国人斗智斗勇的,故事里说:周总理出国访问,一个外国记者问他,你们中国有多少钱?面对明显刁难的问题,周总理不卑不亢的回答:我国的钱有十八元八毛八分,虽不多,但够用!
这个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是也说明了中国那时的钱所有面值加起来只有十八元八毛八分。所以,虎兵卖几分钱一斤的文蛤没有收到十元面值的票子一点也不奇怪。
票面虽小,虎兵夫妻一点也不嫌弃,清点起来乐在其中。半个多小时后,经过两人分门别类地统计,数了三遍之后确认:一共是34元6角!也就是说,虎兵花了五块钱的成本,赚到了差不多30块!按说是卖不到这么多钱的,文蛤这种贝类壳子里有不少的水分。从海滩上采到岸上开始,就会不定时地往外吐水。也就是说虎兵在海边把文蛤装上车的时候,是520斤,拉到家再过了一夜拉到菜市场,由于水分流失,就没有520斤了。这时候虎兵适合做生意的天赋就充分展现出来了。他卖出的价格是一毛钱一斤半,开始的时候他还一称一称地去称,后来买的人太多太多了,用称称来不及了,就改为一毛钱一小盆子。那个小搪瓷盆是带过去用来从尼龙网袋里舀文蛤上称的,现在直接省掉了称重这个程序,速度就快很多了。买的人看一盆子差不多也有一斤半,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虎兵心里是有数的,一盆子文蛤装多满才有一斤半,所以实际买的人一毛钱是买不到一斤半的。
一天就赚到了这样一笔巨款,整个虎家人都欣喜若狂。特别是虎兵夫妻,也不觉得累了,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干劲!要知道,当时尚忠英的三哥是城里大医院有名的医生,一个月不过50多的工资,在农村就更少了,一个壮劳力在生产队挣工分,一天才赚一毛钱,这也是在江海大地这样经济发达地区才能赚到,其他贫困地区想都不要想。
虎家刚刚吃完饭,马松涛满脸笑容地又来了,估计他也赚到了不少钱,来叫虎兵继续去海边。
两家人都很默契地不问对方赚了多少钱,遵循了那代人闷声发大财的传统。
有钱搞是虎兵最兴奋的事情,现在有了这个门路当然要继续搞下去,只要条件允许就不能停,至于人累不累那都不是什么问题,睡一觉力气就又有了!
马松涛和虎兵二人的马虎组合却一点都不马虎,说干就干,收拾停当,马不停蹄地又奔海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