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下行思维(2 / 2)
前者生活不能自理,就算洛斌念在昔日情分能够照顾自己,那他的人生呢?他还能放手去做他喜爱的公安工作吗?如果英俊潇洒的人被自己的病情折磨得未老先衰。自己该是多么大的罪人啊。
“想想都后怕,不行,我一定要把自己情绪保护好,做一个正常人。”萧雨荷默默告诫自己。
她迫不及待地到书中寻找那要如何应对呢?
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焦虑,为什么会有这种窒息感?
心态,心的自然状态本应该是安定平和的,要练就泰山压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的本领。
做了一次假设,萧雨荷感觉到脊背发凉,她深呼吸,强迫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她把每日制定的学习任务减少一半,给自己留一些思考、休息的时间,每天早上坚持晨跑半小时增加活动量,
防患于未然,凡事不过于追求“极致”而忽略潜在的危机,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应自然规律。
假设事件时时提醒着萧雨荷,她继续寻找如何能做到不追究“极致”。
记得有一名人说过,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有一本书等着为你解答。
萧总又发挥她刻苦钻研的精神,到书中找寻答案。
“思维减法”这一概念跳入她的眼中。
赶紧查什么是思维减法?
书中举出一个案例。
假设你参加数学竞赛,前三名有奖励。
你发挥出色进入前三名,当然第一名最好,那么假设让你在第二名和第三名中选一个,你希望选哪一个呢?
萧雨荷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第二名。
心里学家研究则是第三名比第二名更高兴。
萧雨荷在想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给出一个称之为“反事实思维”的心理学概念。
前三名获奖者已成事实,第二和第三名都可能会有“反事实思维”。
第二名会想:真可惜,就差1分我就是第一名,这样想的结果容易使自己心生惋惜、锤头顿足情绪低落,甚至走向极端。
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家孩子很多年一直是学年第一名,偶然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过了她。她考了个第二名,她家孩子却要揍人家。
第二名这种是“上行假设”思维。
而第三名会想,好悬啊!就多一分,我差点取不上名次。他这样一想心里就会很高兴,这个叫“下行假设”思维。
“下行假设”思维就是心里学讲的“减法思维”。
萧雨荷又试着做一次“减法思维”:假设自己是一个残疾人,没有双腿,每天从寝室走到教室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啊!而事实是自己有两条健全的腿,还可以每天跑步,这就是一种幸运。
假设自己没有遇到洛斌,还像上世一样,自己一个人生活30多年。然而事实是,重生后不仅遇到了洛斌,他还对自己这么好,而且刚刚向自己坦白心意。难道不应该感恩上苍给了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吗?
“思维减法”已改变了很多人的认知,学会扑捉生活中积极元素,从而以感恩的心体验人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