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轰出去(2 / 2)
这些都是远的,暂且不去考虑,就说如今,刘忠腮帮子狠狠抖动。
陈平他能如何,他干不出来吗,不尊圣旨就是藐视天威,没有大魏皇帝的认可,这个镇北王就是虚的。
刘忠想到了从前,要不为什么陈平立下了那么多大功,朝中的武将还是无可奈何。
算计来算计去就是想要让陈平袭爵,王太妃更是不间断的上折子,陈情或是以未亡人的身份哀叹。
不就是担心名不正言不顺吗。
这六个字要命啊,刘忠眼中恶意更盛了,镇北王?哪来的镇北王?他自然也看到了一路过来的情景。
但和御林军这些人想的却是不同,他生气之余立刻就是狂喜啊。
北方的老百姓越是爱戴镇北王,就越是不允许他身上有瑕疵,这是捧杀。
哪怕有再多的不满,就算皇帝杀了老王爷又如何,也是君要臣死,臣就不应该再活着。
刘忠冷嗤一声:“北方可没什么镇北王,北方也是大魏的。”
没错,他心里已经开始怀疑了,但之前并没有证据,还是之前给皇帝写密信的时候发现的。
因为御林军将军的一番分析,他突然就明白了,那场仗打的太糊涂了,败的更是莫名巧妙。
就好像当时的镇北王,主动往埋伏里钻一样,要不朝中也不会有那么多质疑的声音。
毕竟老王爷打了一辈子的仗,哪怕老糊涂了都不会犯这种简单的错误。
加之不论他如何想,镇北军还有那么多老将军在呢,都在一起糊涂了?
甚至有人下意识的质问,莫不是镇北王和楚兵有了什么私下的盟约,但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盖因为前去打仗的人都死了,只有陈图生一个人活了下来,刘忠当时就在皇帝身边伺候着。
清楚的看见皇帝失望的表情,心下一颤,陛下的意思是,想要趁机把镇北王打入谷底。
但还是强忍住了,他是想要镇北军的,只要这个念头还在,就必须得保住陈图生。
要是真的打压了镇北王,作为养子的大将军事先能不知情?必然说不过去。
而且郑大风是唯一没帮着镇北王说话的武将,也是没有理会质疑的人。
他直接提出了审,既然有人怀疑那就使劲的查,他还请命亲自负责,并求皇帝给予权利。
用郑大风的话来说,那么多将军都死了,陈图生一个武艺平平的人居然能突围成功。
固然有叔伯们庇护的原因,但是他伤的回来就支撑不住倒地,楚兵为何不派兵去追?
让人就这么把消息堂而皇之的带回来?之后只是几场小输,就拿下什么停战盟约。
郑大风不但不训斥那个挑事的御史大夫,还特意奏请皇帝重赏此人,风闻言事并没有错。
现在是什么时候,陈图生刚刚立下大功,被皇帝奖励,代掌镇北军的时候。
谁敢多话?也就是这位御史说了,郑大风表示,此人果敢:”就算是镇北王的养子,也是大魏之臣,要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