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开会(2 / 2)
文彬一听是这些事,紧张的心放松下来,轻声问:“这些也要汇报吗?”“当然汇报,今天不要吴校长跟我说,我还不清楚。”
文彬彻底明白了,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说“杨书记,这些,工作总结里也不能写呀。”“怎么不能,凡是你在刘家沟做的事都能写,写成通讯、新闻、报告文学,你不能一个人悄悄当模范、当英雄,要站出来激励更多人。”
王文彬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杨书记是褒还是贬,只能静静地听着。“近两天,你回来,将这些事详详细细给我说说,我要让学校的党员都听听!”
电话挂了,王文彬看着手机发愣,杨书记啥意思?管他呢,这些事好汇报,准备都不用准备,随口就能说上来。他累了,想睡觉,饭都没吃。
一早,文彬刚开门,承明就来了,估计承明激动得一晚上没睡踏实。承明打开话筒、功放,试了试,声音正合适。这套设备是晋源大学下设的光电厂作为元旦礼物赠送给合作社的,有谋建议安在工作站供村里使用。别看只在窑的外壁上挂着两个音柱,声音异常洪亮、清楚,比老支书窑头的那对大喇叭强多了,那对家伙头昂得高高的,看上去虎威虎威,像一对凶猛的藏獒,要多神气有多神气,可只能唬唬外来人,村里人都知道一通电只会哧哧吱吱地叫,还结巴,承明说半天,人们听不清一句,还得承红站在窑头再喊一遍。后来,干脆不用了,这对宝器也就作为一种象征蹲在了窑头,外人进村一看,哦,那肯定是支书家!
自村里设了工作站,人们也慢慢习惯了来工作站商量工作、开会,老支书的院子渐渐安静下来。文彬本不想装的,怕老支书有想法。老支书却坚持让装,一装上,乐坏了承明,抱着话筒试了又试,元旦那天整整放了一天音乐,《希望的田野》《今天是个好日子》《走进新时代》循环播放,带动得整个沟都欢腾了。
今天是承明第一次正式使用这套设备,只见他郑重地坐在椅子上整了整衣帽对着话筒讲:“全体村民注意啦,全体村民注意啦,各家派个代表,各家派个代表,前晌十点,前晌十点,来工作站院内开会,来工作站院内开会。”说完,他关上话筒开关,打开功放又放起了音乐。文彬没理他。
九点多一点,人们已陆陆续续走进来,私下里悄声问:为甚开会了?没人说得上来,昨天来过工作站的或许有个估计,也不确定。承明在门上出出进进,很忙碌,不是给这人取杯水,就是给那位搬个凳子,秦露也懒得说他。
老支书来时,已近十点,他坐在沿台中间的藤椅上,清了清嗓子。文彬、有谋、承明、秦露、承青站在他两边,他说:“今天将大家叫来,是给大家解释一件事,就是晋源大学慰问的事,希望大家理解。去年慰问前,大学里问我们村有多少贫困户,我当时只想给大家争取些慰问品,就将全村24户都报了,大学里也没向乡里核对这个数字,就按24户发来了慰问品,我给每家每户都送了。”
文彬插道:“去年老支书报回的数是我审的,我当时没看就直接上报了,这是我的失误。”
老支书接着说:“今年慰问前,也报数字了,我跟王书记商量过,不能谎报了,我们村有多少贫困户线上都有数据,上边一直强调精准,我们不能欺骗国家,所以按实数9户报的。这就是两年慰问的实际情况,错误是我与王书记造成的,让大家误解了国家的政策,今天给大家解释解释,希望大家能理解。”
“理解甚了,理解要理解不来米面油,”有福在人群里说,有几个附和,“就是、就是!”
有祥站起来说:“谁短你米面油了,是你去年多领了,你还要甚!”刘蛮小也说:“就是,老支书,让他们退出来。”听说要让退,刚才抢着要的几个人都了缩回去。
有江站前来说:“真是得了好处还卖乖,咋好意思开口。”刘大爷走到沿台前说:“娃娃们,国家的政策管好了,现在税不收税,提留、摊派没,种地有补助,庄稼苗子还给入保险,还要咋了,现在是在天堂里了,1942年河南大旱饿死多少人,那时谁当你个人了。为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值吗,在这里的谁家买不起一袋米面,过日子,得靠自己,咋能靠国家给了。谁家过年没煎糕的油去我家舀,我不多,也够吃。”
一席话,说得众人都低下了头,会场里静极了。几只麻雀站在窑头叽叽喳喳地叫,似乎在争吵什么,莫非也是为了几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