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入学(1 / 2)
十六这天一大早,几个女孩子就兴冲冲的收拾好了,就是跟着沈先生一直读书的宋瑜也格外兴奋,毕竟上小班课和上大班课,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嘛。在家里读书,和在书院读书,就更不一样了。
孩子们兴奋她们的,许禾却十分稳得住,毕竟前世是读过十几年书的人,就算是学霸,那也真是上够了学,这点场面,完全不放在眼里。
从家里出发到女学,坐马车也就半刻钟多一点的样子,不用太着急。早食是不同馅儿的包子和豆浆,十分饱腹。吃完早食,许禾又让厨房给准备了一些点心,用荷包装起来,一人一袋发给女孩子们,叮嘱,“这点心你们先收着,虽说今日不上课,但参观书院,打扫斋舍都是要做的,要是饿了就填填肚子,女学的厨房从今日中午开始就提供饭食了,但也怕第一次准备不及时。就是不饿,也可以分给其他同窗吃。”
女孩子们就都接了过来,秀红还有些疑惑,“姑姑,所有在书院读书的人都必须要住书院斋舍吗?”
“入学第一学年是需要住在斋舍的,当然特殊情况,像是一些身体较弱,需要好好休养的除外,可以提供大夫的诊断申请不住斋舍。”许禾点点头,给了她一个比较肯定的回答,“住斋舍也是为了方便你们读书,毕竟书院辰初就要开始早习,若是住得远了,早上起床也不方便。”
还没有住过斋舍的几个女孩子想象不到宿舍生活是什么样,如今心里很有几分期待,许禾看出来了,也不说破,等真的住了,就知道要适应的地方多着呢,不管是宋瑜还是秀丽几个,在家中都是有自己的房间的,一个人住和几个人住,那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
行李是早就收拾好了的,许禾家离书院也不算远,没有带太多东西,到时候缺了什么,再送过去一样。
行李让金管家和尤树安帮着扛上了马车,许禾带着几个姑娘也挤上了马车,驾车的是尤树安,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往书院出发。
到了西城门外,许禾撩开马车帘子,就看到有举着“云开女子书院”旗子的年轻女职事,旁边站了好些人在和那女职事说话,许禾离得有些远,听不到他们说什么,但看那职事嘴里不停的说着,还时不时地往一个方向指,这个方向正是去往书院的方向,就知道是在给人指路。
许禾点点头,这也是之前定好的入学指导中的一环,女学当时虽说邀请了不少人参观,但更多的人却是没去过的,怕这一部分的生源认错路浪费时间,所以特地在棠州所有城门外安排了职事待守。
女学当初选址就考虑了交通,因为和青衿书院基本在一条线路上,所以很好的蹭到了青衿书院的路线,这一条路还是比较宽阔平整的,马车行走在上面,也只是偶有颠簸,并不会难受,路上,许禾也陆陆续续看到了一些带着女儿去入学的父母,示意尤树安驾车速度慢一些。
断断续续的谈话声音就这样传进了许禾的耳朵里。
说话的是一家三口,父亲穿着半旧的褐色长袍,蓄着短须,瞧着年纪也不大,脸上笑呵呵的叮嘱一边的小女孩,“幺儿啊,到了书院可要好好学,咱们棠州的女子自来能干,那些个绣娘织娘,赚的可比你爹多了去了,说不得往后,爹爹还要享你的福呢!”
小女孩看着也就八九岁的样子,一看就是在家中比较受宠的孩子,身形圆润,清秀可爱,甜甜的回她爹:“爹爹,你放心,等女儿学会了手艺,肯定赚大钱给爹爹花!”
一旁的年轻妇人对着父女两嗔笑:“大白天的做大梦呢,”又有些担忧,“也不知道这书院是不是真的有说的那么好,咱们幺儿年纪小,住在斋舍,会不会被人欺负啊?我这心里头怎么也放不下。”
当爹的却是心大,“你就是爱操心,这离得也不远,放心不下,三两天去看看不就得了。再说了,我早就打听了,这书院的开办人之一就是程山长的夫人。程山长你知道吗?就是咱们棠州最好的书院,青衿书院的山长。这青衿书院给咱们棠州培养了多少俊秀人杰,程山长的名声,咱们这些不过是读了几本书的人都知道的。他的夫人,必然也不是普通女流之辈,就算程夫人没经验,这不是还有程山长给看着吗,难道做丈夫的还能看着自己媳妇有难不帮?”
年轻妇人还真不知道这茬儿,不过听丈夫这么说,似乎还是挺靠谱的,心里也就放心下来了。
许禾一路上听了好些类似的对话,心里也不由得高兴,最起码现在看来,女学在棠州的反响还是比较正面的,愿意送家中适龄女儿来读书的,也不算少,要知道,最初她们几个都做好了,就是学生只有一个,都要坚持下去的想法。如今这场面,可比她们预想的好太多了。
到了女学大门外,就发现已经聚集了好多人,大多都是长辈带孩子来的,大门处也有不少穿着统一衣裙的书院职事,给前来的学生作指引。
许禾是流程的制定人之一,倒是清楚得很,不用职事们帮着介绍,跟认出她来的职事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就带着几个孩子进了女学,一边走一边和女孩们介绍,主要是秀丽,秀红和秀娥三个,宋瑜早就逛过书院了,熟悉的很,“今天来报名额人不少,咱们走的时候稍微跟进一些,别走散了。”
今日老天作美,天光好,又是开春时节,气温不算低,礼殿前面露天的祭坛上设了好多桌案,桌案后面坐着一位夫子,是给学生办理入学的,主要是收集学生的信息,以及收束修。束修是统一的,一学年也不过也不过两贯钱,农户人家的孩子甚至可以用粮食来抵束修。至于分课这些,需等到开学之后,才会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天赋来指引学生选择。
许禾直接带着三个孩子找了桌案前人最少的陶春燕,这位确实身形高壮了一些,好些不清楚情况的人都不觉得这会是一位女夫子,也就不往这边凑。
陶春燕看到许禾,爽朗的笑着和她打招呼,“许监院,过来送孩子入学呢!”
是的,许禾如今可不只是许娘子,许东家,还是女子书院的监院呢,在书院里,大家也都很自觉地喊她许监院,显得十分正式。
许禾也笑着点头,给陶春燕指着身后的几个孩子,“我女儿宋瑜,你是认识的,这三个,都是我娘家侄女,最大的这个是秀丽,这是秀红,最小的叫秀娥。”又吩咐几个孩子,“这是陶夫子,往后会叫你们射御这两门课。”
许家三个女孩儿都是乡野里肆意生长惯了的,可不觉得骑马射箭这种事不该女孩子做,一听她们姑姑说这位看着有些黑有些壮的女夫子是教习射御的,眼睛顿时一亮,非常乖巧的见礼,“陶夫子安康。”
陶春燕笑呵呵的看着几个孩子,“你们也安康。来,过来我给你们登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