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都来读书吧(1 / 2)
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形式,目的有好些个,第一,就是往后大家都在书院共事了,一起见个面认识一下,是很有必要的。第二,开春招生,夫子和职事需要相互协助,一起引导学生更快的融入书院,这事儿许禾也是按照一贯的规则,做了引导手册。第三,和夫子确定教学内容,夫子需要在学生到来之前做好学案。第四,就是一起阅览书院的规章制度,学生有学生的规范手册,夫子也有夫子的,现在个夫子手册也不是最终版本,聚在一起的目的也是为了集众人所长,一起修改完善。
就这么忙忙碌碌的商讨了好些天,总算在小年夜之前将所有事情定了下来,都是有家有室的人了,这快过年了,也得回家准备准备,作为家中的主妇,过年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离不开她们。
而许禾这里就更忙了,首先,今年工坊和铺子里的年末聚会已经推迟好些日子了,虽然这个事儿有曹如意这个管事主导,其他管事辅助,但作为东家的许禾是必须得到场的。聚会之前,先要和管事们碰面,确认一下聚会的流程,听听管事们今年的差事汇报,说一说明年的差事规划,这就去了一天了。
聚会也不用拘泥于场地形式,是在工坊的大食堂举行的,没有太多废话,第一个就是对这一年里选出来的优秀工友代表进行表彰,这个是有真金白银的奖励的,而且名目很多,也是为了鼓励没拿奖的那些工友明年继续奋发呢。
第二个就是发过年礼物和年末红封了,这个是人人都有的。礼物人人都一样,今年工坊厨房这边自己养了猪,聚会当天早上请了魏屠户和他几个儿子,现杀的,最后分到在场工友每人两斤肉。还有从许家铺子订的风干肉烟熏肉,主要是鸡鸭鹅还有鱼、兔子,一起凑了六样肉食。然后是水果,金桔、林檎、葡萄、石榴四样,每人一份,这就很好看了。年末红封自然不是都一样的,这个与工人一年里领到的工钱多少有关,反正就是平日干活越认真的,一般拿的就更多,管事不在此例。
发完了礼物与红封,就是聚餐了,席面依然是厨房大师傅做的,别以为工友天天吃食堂就会嫌弃,你平日吃的食堂手艺能和正式宴席的手艺比吗?平日里懒得做的菜色,今儿个得了大红封的大师傅非常愉快的给秀了出来。更别说,许禾这个东家也没忽略工友们的精神需求,请了勾栏里的杂戏班子,特地点了好几场欢快的杂戏剧,美食配着娱乐,怎么吃怎么香啊!
许禾知道工坊的女工们基本就没有偷奸耍滑的,一年到头请假都没有几次,天天在工坊里待着,很少有什么娱乐活动,这个杂戏班子,许禾特地包了一天,只要有人看,就一直演。结果就是,不少离工坊不太远的村子里的村民们都跑了过来想看杂戏。
工坊自然是不让人进的,看守大门的人见来的人不少,只能将这事儿给报上来,先得到消息的是曹如意。
曹如意没有自作主张的让人将村民赶走,她和东家共事也有几年了,知道东家这人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心地还是比较柔软,又好说话的,便凑过去将事情给说了,“平日里村子里的人也少有闲钱去看戏,好奇也是有的。”
“大伙也不容易,但规则不能破,不是工坊的工人,不能放进工坊里面,”但许禾也考虑到了村民们的不易,这个时代种田种地完全看天吃饭,普通村户一年到头余不下大钱,又怎么舍得花钱去看戏,想了想,吩咐曹如意,“我看大伙儿都吃的差不多了,现在都在看戏呢,你去问问杂戏班子的领头,愿不愿意把戏台子移到工坊外面去。我记得咱们工坊到李塘村村口,有一块不小的空地,那地方正合适。”
曹如意心想自己果然没有考虑错,许禾这位东家确实是难得有悯弱之心的生意人,一边胡思乱想着,也不耽误做事,朝着东家点头,就起身去找杂戏班子的领头了。
杂戏班子的领头也是穷苦出身,并没有学的那些个捧高踩低的姿态,再说了,他们这种杂戏班要的就是人气。更何况他也知道这次做好了,说不得往后这工坊逢年过节的都愿意请他的班子过来,一来二去的,生意做成了,老顾客又多了,心里这般想着,嘴上爽快的答应了,还奉承:“许东家心善,咱们自然没什么不愿意。刚好,这场戏也要结尾了,我这就去安排。”
曹如意得了话也不急着走,领头安排他的杂戏班子,她也要等着安排坐在下面的工友呢。
这些事儿自有管事们安排,许禾就是个下命令的,不用操心,不过戏班子移去了外面,跟着许禾坐一桌的管事们都没有去,他们工钱比工友高,许禾给的年节红封也多,不差那点去看戏的钱,也就不怎么稀罕,许禾索性让厨房泡了茶选几样点心送上来,留他们一起说话。
说的还是女学的事情,“女学的束修并不贵,除了六艺是必须要学的,其他的都可以选学,夫子也都是精挑细选的,才华品行都不错。你们家中有适龄女儿孙女的,我倒是推荐你们送过去学一学。”
曹如意有些遗憾,她家晓梅都及笄了,在许禾眼里还是个孩子,可在这个时代,就必须要开始寻摸亲事了,不然曹如意其实还真想送孩子去学一学东西的。晓梅不同于她这个当娘的,为人过于单纯了一些,性子也比较软,学不来她的处事,但经历婚姻失败的曹如意非常明白,像晓梅这样的普通姑娘,必须得有立足谋生的本事,才有能力面对长久人生发生的各种变故,“我平日里也只能教孩子读些书,不至于做个睁眼瞎,若非孩子都到说亲的年纪了,我还真想将她送去东家说的女学读读书。”
“这有什么,就算如今开始说亲,等说好了,也要一两年,再等出嫁又是一两年,哪怕是在女学里面跟着夫子学上两年,像纺织厨艺这样的,学些小手艺,出来了也足够养活自己了。”现在疼姑娘的人家,大多都愿意将定了亲的姑娘多留几年,许禾觉得曹晓梅的年龄根本不是问题。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劝曹如意,“亲事寻摸也要时间,你又不是养不活晓梅,多留两年谁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