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庙堂亦江湖(2 / 2)
素心奇道:“咦?你还真有些手段,让你猜着了。依你看,我哥哥这差事如何,可比得上那些征伐之事吗?”
张适之又挠了挠头,这话却不好答,孰轻孰重着实说不清,便道:“这些个大事,我可说不上来,说来惭愧,即便是武林中事,我也不甚了然。”
素心用手指点了点他,笑道:“一会儿功夫,竟又学会耍滑头了。罢了,听你这话,我也知道了八九分。不错,与军国大事相比,梳理武林的确是小了些,就连许多大臣也这么看。哼,因此不少人便投靠了太子,想着有朝一日做那从龙之臣。”
张适之哑然,心想:那些当官的,本来就是最现实不过,太子乃是储君,又握着军国大权,投入他门下又有什么稀奇的?
见张适之沉默不语,素心冷笑道:“你是不是在想,大臣们又不傻,投靠太子是理所当然的,投靠我哥哥才有些奇怪,是也不是?唉,起初我和你一样,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有一次,哥哥亲口对我讲了那些……”
张适之见自己心思被她看穿,颇有些不好意思,赶忙岔开话题,问道:“永王殿下对你说了些什么?”
素心目光炯炯地看着他道:“哥哥说,昔年,大唐自晋阳起兵,不过万余人,数年间竟剪灭群雄、推翻暴隋,何也?乃武力耳,高祖皇帝年号便叫武德。百余年来,大唐武德充沛,武林繁盛之极,涌现出多少英雄好汉、壮士健儿,咱们大唐军队也得以横扫四夷、威加海内。因此,代圣人经营武林,笼络高手为朝廷所用,实在是不亚于开科取士的大事呐!”
张适之听了这话,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深感此言见地极深,非有雄才大略决计看不到这一层。如此看来,那永王果真非泛泛之辈。但,他又为何让素心告诉自己这么多隐秘之事呢?
素心目光愈加深邃,显然对她哥哥佩服至极,慨然道:“哥哥又说,父皇既托付了这一重任,自当殚精竭虑,忠心事君。这些年,哥哥深居简出,绝少参与政事,也很少抛头露面,悉心经营大唐武林,扶持了终南派、少林寺、万卷阁等不少名门正派,也相继消弭了吐蕃象雄宗、渤海大震宫、扶桑神道教等域外门派的侵扰,这才有中原武林如今的繁盛景象!”
张适之听了忍不住感叹:“许多武林之事,我只是有所耳闻,想不到其中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之事。永王殿下一心谋国、造福武林,却又不争权夺利,实在是世间一等一的大英雄、大首领,张适之佩服得五体投地!”
素心笑颜如画,热切地道:“你真这样想吗?哥哥和我总算没有看错人。既如此,那你总该知道昨夜之人为何而来了吧?”
张适之一怔,道:“定是什么歪门邪道,不满永王殿下整肃武林,不惜铤而走险,对不对?”
素心点了点头,又摆了摆手,道:“你说的对,却又说得不对。我且问你,昨夜来的人,你和他们交过手,你可知他们底细么?”
张适之看素心情态,不禁有些糊涂,回想片刻才道:“看武功路数,应属官家这一流派。不过官家武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究竟是何门何派,却说不好。”
素心听了这话,竟咯咯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