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2 / 2)
一群人见到鲜衣怒马的汉子,初始是既新鲜又有些紧张。
看这个如玉公子如此和善,他们胆子也大了些。
一个穿着破夹衣,满头银发的干瘦老头站了出来答话道:
“我们这就一十三户人家,租种着河边的土地,无有里正。
官府有事,乡啬夫自会来知会。
此处唯小老儿年长,平时大家有个家长里短要公断的,倒是也能听小老儿几句。”
刘箕指着驮马上的包袱,目光对着杜迁示意了一眼。
杜迁叹口气,熟捻的将装钱的包袱取下来递到刘箕面前。
刘箕让老头把各家叫出一人。
取了十三缗钱,依次分给这一十三户。
众人捧着沉甸甸的铜钱,又激动又有些不知所措。
“这,小公子…”老头也捧着一缗钱,一脸兴奋又有些茫然。
“你等不必多想,安心收着就是。
我是刘氏宗亲偶经此地,见我汉室子民生活困苦,些许零钱,贴补你等度日。
我这一去,山高水长,也许我们一世也不得再见。
不用担心我对你们有所求。”
刘箕笑呵呵安慰两句翻身上马。
一缗,一千文。
对于这些破落佃户来讲,可不是“些许零钱”。
“多谢公子厚增。”
老头许是官面上的人见的多,跪地激动的来了这么文绉绉的一句。
“多谢公子。”其余村户老幼也纷纷跪地,致谢之声次第响起。
有那木讷实在的,虽不出声,也只顾跪地叩头不止。
刘箕也未再讲客气之语,勒马回身而去。
“公子,咱们和那帮佃农素无瓜葛,何必厚金相赠。”
既是去县城,刘箕便不再引马带路,现在蒋兴居前。
杜迁束马,落后刘箕半个马身,略带埋怨的口吻问道。
刘箕没有回答他,反问道:
“你感觉他们刚刚对我的感激之情,可是发自真心?”
“倒是情真意切。”杜迁点点头。
刘箕叹道:
“百姓啊,谁让他们有饭吃、有钱花,他们就感激谁。
肚子都填不饱,哪有闲心去关心什么世间善恶、皇道正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古人之言无谬也。”
县城渐近。
河边到县城的路上,聚居的村落陆续多了起来。
慢慢的田宽路窄。
一条小路穿于田中,只能走开独轮推车的田间隘道不便并辔而行。
刘箕一行,列成一队,谨慎而行。
“伯姬,我让你在县城叔父家候着就好,你非要跟来。
这小路狭窄行不得辇,你扯紧着我的衣带,别掉下马来。”
刘箕等人对向来了一骑,马上两人。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紧勒马缰,身后还有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扯着年轻人的衣带。
“自打前年父亲过世,三哥来萧县跟着叔父生活。
我们快两年没见着他了。
这次我们兄妹俩来萧县探他,你不也是急着见他?
要不然叔父说让我们一起在家等着,他着个仆役去寻三哥,你怎么不同意?
非要亲自来。”
小姑娘不服不忿地撅起了小嘴巴。
“唉!”
青年长叹一口气道:
“两年没见三弟了,也不知他可长高了多少。
你说说,堂堂县令的侄子,又才十一岁的年纪,学人家跑庄稼地弄稼穑之事。
看你大哥我,在济阳养侠处士,谁不说咱颇有祖上高祖之风。
再看看老三,小小年纪还学会下田种地了。
刘秀啊刘秀,你这整个一高祖的废材哥哥刘仲之像呐。”
“咦,前面有队马队,叔父不是说这田间小路平时没有车马经过吗?”
看到前面缓缓而来的几骑,青年立住马高声喊道:
“前方何人?快快闪到田里,给本公子让出道路。”
走在队前的蒋兴也不是好脾气,再加上皇帝在后面。
听了对向来人语气不敬,蒋兴眼眉瞬间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