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吕母(1 / 2)
月朗星稀,海曲县黑黢黢的城门楼映入眼帘。
吕育骑在驮马上,惊慌之情渐平,神态已恢复正常。
几次想开口答谢,无奈众人都在马上默默前行。
吕育年少,面皮又薄,也没契机张口,只好暂时也不做声,跟着众人往县城行。
这个时辰城门早已关闭,即使县城中宵禁没有大城严格。
城门处应该也是静悄无声才对。
刘箕等人刚刚靠近,城门内一阵嘈杂吵闹声便传来。
这海曲县真是多事之地。
刘箕眉头一皱,心中暗暗抱怨一句,让杜迁上前叫门。
“我等是京兆官员,有急事入城,请门官行个方便。”
杜迁高举符牌,冲着城门楼上喊道。
一般汉境腹地太平处的县门,门吏放下个吊篮,杜迁把官身符牌放入篮中,门吏提上去验看。
符牌边再放个几十枚五铢钱。
门吏验看符牌无错,再看着孔方兄的面子,自会悄悄开条缝让来人进城。
至于来人大半夜的能有什么“急事”,就不是他们乐意过问的了。
无非是大城当差的官老爷们错过了宿头,又不奈在乡野凑合过夜罢了。
今天这一套却不太好使。
“上官得罪了,本人海曲县尉。
最近有游匪出没,地方颇不太平。
县宰有令,夜晚城门关闭后,任何人不得出入。”
城楼上一人,对着杜迁大喝。
“你们海曲县,县尉还要上城守夜?”
刘箕有些疑惑,回头问驮马上的年轻游徼。
此地又不是边城,一般城门守夜这等苦差,都是不入流的县役铺兵。
最多有个伍长、什长带领。
即使附近有小股流匪,也不至于堂堂县尉通宵上城。
此时汉境还清平,流匪得多不开眼才敢夜半滋扰县城大门。
“不对啊,我任游徼,归县尉管辖。可从没见过他上城守夜。
莫说县尉了,就连我这小小游徼都不用应这彻夜不眠之苦差。”
吕育骑在马上,也是一头雾水。
自己带几个县役还没到,流匪就远远跑走了。
县宰为何偏又令县尉守门?
刘箕看看吕育,又抬头望望口必称县令之命的县尉,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你上前去,报上名姓。就说匪贼已跑远,你恰巧遇到我等马队,便结伴而回。”
刘箕冲吕育道。
吕育点点头,拍马上前高声道:
“县尉大人,我是游徼吕育。追游匪不得,让他们走脱。
路遇了京兆贵人之马队同归。
还望县尉大人行个方便,放我等进城。”
“你回来了?”县尉一惊脱口而出,而后顿了一顿又问道:“贼匪走脱了?”
“是,天黑路窄,贼匪已钻密林小道而去。”吕育用刘箕交待他的话大声应着。
县尉没了声音,似在踌躇。
“吾儿回来了?育儿,你没事吧?”
城门后,一声中年妇人高亢的声音响起。
“阿母,你怎么在这儿?我没事。”
吕育高声应答。
“吾儿无事便好。阿母在家中听说你独自去追游匪。
便集了家中十数健仆准备出城助你一臂之力。
谁知到了城门口,被县尉阻而不得出。”
母子两人隔着城门,聊起了天。
“即是县宰下令,城门确实不便开启。
你吕家在城外不是有别院吗。
吕育可引贵客去你家别院暂歇一宿。
吕育既是安然无恙,吕母亦无需在城门吵闹。
即刻领人回去为佳。
此时已是城中宵禁时刻,若不是看着吕育同僚面子。
治你们个喧闹扰夜之罪,也无不可。”
县尉踌躇片刻后,定下心神大声冲城内外两拨人喊道。
吕育正要继续恳求几句,刘箕并骑上前扯了扯他道:
“既是你家在城外有别院,我们就去叨扰一晚。
你也让你母亲安心回去,明日一早你再入城。”
吕育回头一笑低声道:“别院简陋,那就委屈恩公一晚,明日入了城再给公子摆酒谢恩。”
和刘箕客气完,吕育又抬头高声喊道:
“即是如此,属下就不让县尉大人难做了。
阿母,我等去别院将歇一晚。贵人一行人强马健,作伴同行,阿母不用担忧。
明日入了城再相见。
你们也快回家去吧。”
吕母闻言又嘱咐了几句,自引人离去。
县尉也在城头拱手给刘箕等人告了罪。
众人调转马头,吕育引路,往吕家别院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