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西海郡(2 / 2)
几千匹战马的马蹄,击叩着浅草覆盖的大地。
鲜水湖畔悠闲吃草的牛羊惊的四散逃窜。
帐内羌人惊愕不已,有手下部族在附近的。
已禁不住要冲出去看一看。
平宪淡淡一笑道:
“本官这两千亲兵,全是匈奴归骑。
平时颇不听管教。
回头闹出事来,本官恐也约束不住。
贵部人少兵微,恐怕这乱子一起。
还要麻烦朝廷调动西垂万余精兵过来理一理。”
“天使大人,凡事好商量。切莫妄动刀兵。”
良愿无奈,语气软了下来。
平宪看了刚刚又入帐的亲兵一眼。
亲兵会意而去。
外面轰鸣的马蹄声和呼啸的口哨声渐渐平息。
长水匈奴骑兵退回营寨。
“让我等羌人俱归籍入汉是万不可能,但是…”
良愿思索了半日咬牙道。
平宪见他不愿,站起身刚要发作。
听到“但是”二字,又坐了下来。
平宪注目望去,示意卑禾羌王继续往下说。
良愿看看其他头领,叹口气继续道:
“我们愿意带子民迁出鲜水海、允谷、盐池等地。
将天赐的鲜水湖周边,全部献给大汉。
我等率部众移居高山险阻处,为大汉藩蔽。
但是天使所带金银财帛,依然要留下,以补我族各部所失。
天朝上使以为如何?”
平宪闻言也闭眼沉思良久。
如今这形势,让羌人全族入汉恐怕行不通了。
真动刀兵的话,汉军虽然人多。
但在这高原苦寒之地,若想取胜也颇要费一番周折。
如果是因为打仗而扩充得来的土地,被太皇太后知晓也未必欢喜。
两相比较。
良愿的条件,也不是不可接受。
稳妥起见,还是先征询一下大司马的意见为好。
“大头人所说,也未必不是良策。待我回去斟酌一番,再给大头人答复。”
平宪说完告辞而去。
入夜。
几骑精兵带着书信,从平宪军大营直奔长安方向而去。
“卑禾羌王不愿举族归附,但是答应可以让出鲜水湖的区域。
各位意下如何?”
王莽抖抖手中平宪快马加鞭送来的书简。
座下是甄丰、刘歆、王舜、宗伯凤等人。
“羌人散漫惯了,自是不肯入籍归汉。
如今肯让地给汉,也可显其深受大司马仁厚之心感召。”
刘歆道。
“西羌自愿送土,也是大功德一件了。
再让平宪带个西羌使者过来。
在太皇太后面前,说一些感恩大汉的吉祥话。
何愁太皇太后不喜?”
宗伯凤也跟着进言。
“就依二位所言。我修书让平宪依约拿了西羌之地。
让他先着人管辖鲜水海之地,然后再带个羌人使者来长安请求赠土。
太皇太后应允后。
再在西羌重设郡县,增户编民。”
王莽说着,心下也拿定了主意。
平宪得了大司马回信,立马带财物去交付了良愿。
羌人头领们见识了汉人此次的决心。
也都不得不同意良愿的决定。
大批钱财到手后。
卑禾羌部众约一万二千人,连夜带着牛羊家什等物,赶往了鲜水海以西的荒凉之地。
平宪要启程回京,欲找良愿要个使者。
谁知羌人竟然已经走的干干净净。
平宪无法,到了护羌校尉的驻地,找了个归汉的羌人平民。
教了些言辞吉祥话,让他充了羌人使者。
王莽让他物色合适人选,管辖鲜水海之地。
这鲜水海虽然相对地平草茂,但对于汉人来说也是高寒之地了。
如今又是空无一人。
待在这里别说管人了,连个牛羊都管不着。
平宪正好看程永不顺眼,就派他留下管理鲜水海。
程永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也没办法。
只好硬着头皮,留下来当了个光杆长官。
平宪带着两千长水骑,护着“西羌使者”,急速回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