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司马的谋划(2 / 2)
骑兵中间,大批铺兵杂役赶着几十辆装满财物的车子。
平宪看看身后结驷连骑的长队,信心满满地道:
“大司马放心,属下此去定不辜负大司马重托。
倘若西海羌人见了财帛不动心。
属下就是打到他们归附,也不会空手而回。”
王莽点点头:“还是先以财帛动之,让那羌王良愿能上表主动归属。
最好再派一羌人使者跟你归京,在太皇太后面前夸赞一下对大汉钦慕之情。
如此太皇太后定会大喜。如果良愿不识抬举.…
我也给边军守将下了密信。到时候西垂边军尽归你调遣。”
平宪“喏”了一句,转身拨过马头,一扬手。
使团车队开始蜿蜒出城。
程永默默骑马跟在平宪之后,一抹不郁之色挂在脸上。
平宪出发几日后。
太仆王恽为首的风俗八使者,也风风光光出京,去往各地“采探风俗”去了。
阳陵流民安置已毕,王莽命令北军暂时封住阳陵出入门户。
然后请王政君几个老姐妹,邀请太皇太后到京兆三辅民间郊游。
几个老太太都经王莽上表增加了封地。
王莽追加彩礼的时候,又匀出几百万钱送了她们花销。
如今王莽有求,她们焉能不卖力?
王政君在宫中也憋闷。
难得几个老姐妹主动邀请,自是欣然应允。
陪侍官员也是受了指令,专把王政君一行往那王恽之前用彩礼钱施恩之地引。
一路上百姓官员,齐口夸赞太皇太后仁厚,夸赞大司马秉政有方。
王政君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欣欣向荣。
一天下来,老太太是笑吟吟满意而归。
又逢大朝会。
王莽上书陈述尚有皇族无爵,请封宣帝支系孙三十六人,皆为列侯。
此外,王侯等无子有孙,或为同产兄弟子,皆得立为嗣,承袭官爵。
皇族因罪被废,许复属籍。
官吏年老致仕,仍给旧俸三分之一,赡养终身。
京兆庶民鳏寡,朝廷再加周恤。
太皇太后刚刚得了百姓交口称赞,自是连连应允。
大司马府属员出宫后散播:如此种种恩施,统由大司马王莽创议施行。
朝野上下,对大司马交口称颂。
王莽动作连连时,刘箕依然每日在上林苑练兵,偶尔出宫“郊游”。
保万县中挑选的几十名志于学医的少年,也被接到长安。
安置在一个独门院落内。
伍宏的徒弟孙峰每日下值后,都会过去给他们指点一二。
“陛下,王莽如此动作。您怎么还无有应对之态?”
刚刚送走来拜见陛下的侍中宋弘。
杜迁见后殿没有外人,不解的问道。
“你这武人也开始思政了?”刘箕开玩笑。
“臣不敢,只是,只是有点想不通…”
刚刚侍中宋弘急匆匆来找小皇帝,想也是为此。
杜迁在门外值守,见到君臣谈了没多久。
宋侍中就去了焦躁之色,神情坦然的离去。
他亲见最近皇帝屡屡出招压过大司马,倒是不担心皇帝应付不来。
只是好奇皇帝到底如何应对。
见左右无人,按捺不住就问了出来。
“王莽不仅在京兆动作连连。在外边掀的风浪更大。”
刘箕还是不紧不慢,笑呵呵地。
“那陛下?”
杜迁看皇帝云淡风轻的样子,都不禁替他急了起来。
“他折腾他的,我们抓紧做好自己的准备就行。
折腾的越早,他完的越快。”
刘箕一脸自信。
看着杜迁不解的摸样,刘箕又道:“刚刚我和宋侍中,也只说了这么一句。”
“哦。”杜迁笑呵呵应了一声。
刘箕摇摇头。
刚刚他只这一句,宋弘马上会意。
看来这武人的心思,还是纯直一些。
“你最近不当值时,可有尝着习些医术?”
“臣在营中习练些陛下教授的刀枪伤,什么清创包扎即可。
对医术倒是无甚兴趣。”
“那你对伍瑜也无兴趣?你不会最近都没登过伍家的大门吧?”
刘箕瞪大了眼睛。
“臣,臣最近忙于挑选上林苑少年军。
赵霆又常邀臣过去教习他们一些军中刀法,枪法。确实没有去过伍家。”
提到伍瑜,杜迁的脸刷的红了起来。
“你呀你。”
刘箕恨铁不成钢地指指他道:
“明日你休沐一日,去趟伍家。
就说看看伍伟伤势有无痊愈。
他若有意参军,你引他入少年军,保举他一个秩斗食的小军官。
一介流民百姓,入营就有官身。
虽级秩不入流,也是难得了。
上林苑教习,平时让蒋兴、姚胜有空去去即可。
你呢,就趁势拜在老太医座下也当个徒弟。
不求你能学什么医术,没事给伍姑娘打打下手。
天长日久,你俩还不是水到渠成?”
“喏。”杜迁红着脸俯身应承。
“去去去,出去吧。到门口让黄德唤了紫云、杜鹃来。
朕乏了,让两个丫头来捏捏肩膀,放松放松。”
望着迈步出门的杜迁,刘箕叹口气。
心道:
都不省心啊。
哪天要不要把赵曼忽悠进长安城南市转转。
也让姚婶看看她那傻儿子的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