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君臣会(2 / 2)
片刻后,王莽迈着急切的步子跟着黄德走进殿来。
王莽进来走到刘箕面前一拜到底:“老臣得知陛下圣体康复的消息不胜欣喜,赶忙进宫来探望。
现在一见果不其然,真是社稷之福,天下幸甚!”
王莽已到知天命之年,须发皆有点点斑白。生的方面阔口仪表堂堂,一脸谦恭地拜匐在地。
真是大伪似真,大奸似忠啊!
刘箕心里感叹着,但是表面仍做出诚惶诚恐的模样。
赶紧上前搀扶道:“国丈快快请起,国丈将嬿儿许我为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以后到这后殿,不用拘礼。”
王嬿也赶紧过来给王莽行礼:“女儿拜见父亲。”
王莽急忙回礼正色道:“我虽为国丈也是臣属,无论宫禁内外礼不可废也。”
王嬿用有些哀求的眼神望着王莽,小声道:“如今女儿既已嫁给今上,父亲可否同意卫太后进京。如此皇上母子团聚,女儿身为儿媳也可全孝道。”
王莽闻言眉头一拧,对着王嬿正色道:
“皇后此言差矣!卫后是否入宫,是群臣廷议后太皇太后所定。岂是我可定夺的。
再说两位国舅也已加封侯爵,卫后和他们在中山国是再好不过。
在这长安城,谁知道哪里还藏着丁,傅两姓余孽?
如若卫后真的进京,他们在路上从中作梗,卫后一行有个差池。岂不是祸事?”
现在的刘箕虽然也不希望卫氏族人进京。但是听了王莽这番赤裸裸威胁的话语,心中也是颇为不忿。
刘箕按压住自己的情绪,平静的对王嬿说:“大司马所言甚是,嬿儿以后不要再提母后入京之事了。”
王莽闻言惊奇的表情一闪,马上又诚恳地对刘箕道:“陛下能理解臣属和太皇太后的苦心就好,陛下圣明。”
刘箕无心再和王莽假惺惺做戏,微笑着对王莽道:“辛苦大司马进宫探望,朕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刚刚言语稍多,亦感觉有些疲劳。”
王莽知他这是要逐客便问:“皇上圣体初愈,这大朝会是否要多延迟些日子?”
刘箕实在不知大朝会的情况,便摆摆手道:“朕虽未痊愈,却也无大碍。这些政体事宜暂时烦劳大司马着有司官员商议后,交太皇太后定夺吧。”
“喏,那皇上在宫中好好将养身体,臣告退。”王莽再次长揖行礼。
出了宫门的王莽坐上马车。
朴素的马车不紧不慢的往大司马府驶去,车上的王莽一脸阴霾。
小皇帝此番性情做派和之前大是不同。此前君臣虽有多次言语冲撞,但总感觉一切尽在掌握。
现在皇帝事事都顺着自己,反而让人感觉出一股奇怪的压力。让人心中惴惴,莫名的不安...
大殿里,王嬿垂头红着脸。
自己刚刚还和皇上夸口,说求父亲让皇上母子团聚。结果刚提起就被父亲挡了回来。
而且父亲随后那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身为官宦家族长大的王嬿焉能听不出言外之意。
此时她是又羞又愧,眼泪又滴溜溜在眼眶里打起转来。
刘箕慌的赶紧上前劝慰。这小萝莉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柔弱了一些。
刘箕偎在王嬿身边低声宽慰着。
黄德站在殿下,看到的是皇上握着皇后的柔荑玉手,挨挨擦擦地说着体己话。自己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刘箕抬头看到僵在那边扭扭嗒嗒不知所措的黄德,啼笑皆非地道:“老黄啊,你别在那扭了。赶紧到殿外,唤两个椒房殿的宫女进来。”
黄德如蒙大赦,赶紧溜出内殿。
椒房殿宫女进来,帮王嬿整理好发髻衣衫。
刘箕摩挲一下王嬿娇艳的小脸,依依不舍的安排人送她先回椒房殿休息。
伊人移步去,殿门还半掩。
未央宫宦官宫女未接传令不敢入殿,依然都立在殿外听侯。
内堂,刘箕黄德主仆二人相对而立。
王莽的态度已经了然。
自己现在到底有多大可能可以渡过大司马这一关。后手又该如何尽早安排...
刘箕静静地思考着。
黄德看刘箕眼望着殿门口,怔怔的发呆,以为他还惦记着王嬿。轻轻叹了口气道:“陛下,别看了,皇后她们已经走远了。”
刘箕回过神来,拍了拍黄德的肩膀道:
“老黄,我没看皇后。你当年在中山王府也算执王府内廷多年了,我问你点事。”
黄德讪笑着脸看着刘箕,不知道他有什么事要问自己。
“我若想下诏招敬武公主觐见的话,该怎么做?”
虽然有离魂症当借口,但是身为一个皇帝问出这问题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这个嘛。”黄德挠挠头,思索着道:“按规制,陛下您有”天子六玺”,
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均由符节令丞执掌。
六玺用法皆有不同:皇帝行玺——凡封命诸侯王及官员用之;皇帝之玺——凡赐诸侯王书用之;皇帝信玺——凡发兵用之;天子行玺——征召大臣用之;天子之玺——策拜外国事务用之;天子信玺——事天地鬼神用之。
如若召见臣属皇亲,想是您下一道诏书加天子行玺印即可。”
“诏书要我自己写?”刘箕小心地问。
现在的文字猜着看都费劲,写是万万写不出来的。
“那倒是不用,诏书起草是少府中谒者令份内之事。陛下您下口谕即可。”黄德答道。
刘箕长吁一口气,看来这字暂时是可以不用写了。
要抓紧学学才行。要不然皇上不会写字,这传出去可就滑天下之大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