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买电视的钱都算我的(2 / 2)
而且郑小伟也知道那是有票的情况下,像他是根本没有电视机票。
郑小伟刚说完,旁边的店铺营业员插话道:“买电视机呀,我爸朋友送了我家一张电视机票,前天去买也没货,让等,还说年前不一定能等到。”
“这马上过年了,咱这小县城电视机供应少,我表姐在省城,只要有票,电视机说买就买。听说在大沪那边,不是名牌电视机,票都不需要都可以买到。”
听这么一说,郑小伟更蔫了。心里也不再抱有年前购买电视机的期望。
叹了口气,说:“算了,不看了,过完年再买。”
下午,郑庆仁骑着摩托车带着郑小伟去了一趟旭日酒厂,领着郑小伟在酒厂里参观了每一道工序。
郑小伟有些不解,问道:“哥,你不是说不准备让我进旭日酒厂吗,这怎么又让我仔细了解酿酒工序了?”
“多学习没有错。”
郑庆仁也没有多解释。
此时的旭日酒厂热火朝天,电动粉碎机嗡嗡响个不停。制曲发酵需要时间,按照张旭的标准,至少需要六十天。此时距离春节已经不足六十天,因此旭日酒无法赶到春节前大规模上市。
而且旭日酒也没有销售渠道。
所以年前的主要工作就在制曲上,只小规模的生产一批白酒,在春节旺季小规模的试销。
真正的生产销售工作要在春节过后,所以酒厂这边的工作量暂时不大。
离开酒厂,回到县城小刘庄。路过村头三层的小楼房,郑庆仁看到大门下坐满了人。
停了摩托车,往里面张望,才发现,这些都是小刘庄的人,在等着看电视。
看见大门内坐着的十几个人,郑小伟心里也痒痒起来:“哥,反正回去我们也没事,要不也留下来看一会儿,今天好像放《济公》。”
郑庆仁在门外停好摩托车,跟着郑小伟也进了门。
“老表,你来了,给你留好位了。”
刚进门,一个三十多岁大胡子胖嘟嘟的人热情的朝着郑小伟走来。
“徐哥,谢谢了,这是我哥郑庆仁。”
郑小伟好像跟这个大胡子也很熟,介绍着,然后对郑庆仁说:“哥,这是徐飞老板,江赣那边过来卖江赣地产药材,生意很好,在这买了地皮盖的房,准备定居这边。”
“郑老板,经常听小伟提起你,今天终于见到人了。来坐着好位子,我去给你们倒茶。”
徐飞知道郑庆仁和郑小伟不是本地人,也知道郑庆仁药材生意也大,热情的招呼郑庆仁坐下,转身回屋准备茶水。
主家这么热情的招待,倒是吸引了周边一片好奇的目光。
在座的都是刘庄本地村民,也知道这些外来户都是有钱人,纷纷猜测郑庆仁是哪一栋楼的主人。
同时也好奇,能得到主家热情招待的人,应该不差钱,怎么还来串门看电视,自己家里没有吗?
刚坐下,电视里传出熟悉动听的旋律:“鞋儿破,帽儿破……”
郑庆仁这才把目光看到电视。这是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看到电视机品牌时,郑庆仁愣了一下,海星牌。
这个品牌的电视机怎么会出现在豪县?
郑庆仁记得这个电视机品牌,是大沪市一家无线电厂的产品,属于不知名的品牌。
说不好听,应该属于杂牌电视机。
现在电视机还属于紧缺物资,凭票供应,一般供应的都是当地产或者全国名牌产品,有统一的零售价,像这种外来小品牌,不会进入当地的百货大楼或者供销社销售系统。
徐飞买的这台电视机渠道不正规。
很快徐飞端着两杯茶走了过来:“郑老板,小伟喝茶。”
郑庆仁接过杯子说:“徐老板,客气了。你也别叫我郑老板了,直接叫我庆仁就好。”
“那好。我比你大,你要不嫌弃,也直接叫我徐哥就行。”
“伟子说,他最近经常到你家看电视,打扰你了。”
徐飞搬了个凳子坐在旁边,看向电视屏幕,嘴上没停:“有什么打扰,晚上的时候,我都会敞开门让大家过来看电视。毕竟我是外来的,准备定居到此,也想和村里人打好关系。”
“徐哥,你这电视机也没买多久吧?今天我让伟子也去买上一台,整个县城都没买到。”
徐飞贴近了些,声音小了点:“买了十几天。我也去了供销社,要电视票,年前还不一定排到,就托了老家的人,随着药材运一台过来。我老家那边也不好买,正巧我有一个亲戚开经营部的,从上海那边弄了一批电视机,留了一台给我,就这杂牌电视机,比名牌电视机贵了接近一百块,还一抢而光。”
郑庆仁以为徐飞有其他的购买渠道,想跟着买上两台,原来是从老家那边运过来的。
轻轻的抿了一口茶,一台电视机贵了一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