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立后(2 / 2)
李世民:“辅机不必如此紧张,安静看天幕即可。”
长孙无忌:“是。”
【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四位宰相为代表的坚决反对派,以许敬宗、李义府、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为代表的拥护派。其中李义府乃是第一个对李治上奏请求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人。
当时,李义府因得罪宰相长孙无忌,被贬为壁州司马,遂与中书舍人王德俭商量对策。王德俭对他说道:“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
就是如今陛下想要立武昭仪为后,但是怕宰相不同意,所以一直没有提出,你想要转危为安,可以为陛下推进此事。而李治也确实高兴于他的做法,便让他留居原职了。
然而,这还不够,作为元老的李积等人的态度也很重要,于是李治又单独询问了李积的看法,而李积的回答则是:“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就使得李治、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
于是十月,己酉,唐高宗李治又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以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
乙卯,百官又上表请立中宫,于是李治下诏:武氏门着勋庸,地华缨黻......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褚遂良则到潭州任都督了。
弹幕“这一局,李治、武则天完胜。”“那些支持立武则天为后的人基本都高升了。”“成了武则天的心腹了。”“这一局,我女皇收获颇丰。”】
【永徽七年(即公元656年),李治追封武则天父亲武士彟为司徒,爵周国公,谥忠孝,附祭于唐高祖的宗庙。母亲杨氏加封代国夫人。
显庆二年(即元公657年),李治和武则天移居洛阳,以洛阳为东都。
显庆四年(即元公659年),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被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并且,李治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而作为他的同盟者武则天的权力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