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何馆长上线(2 / 2)
最离谱的就是一个梨花木柜子,本来有一对的,结果那一家因为一段时间家里没有木头了,又不想出去弄,直接拆了一个当柴火了。
看着何雨柱给出五毛钱的价格,这家人家别提多后悔了。
何雨柱收了一下午就回去了,以后的就交给秦父去弄了。毕竟何雨柱的车就只有这么大,只能带一些小物件回去,那个大的柜子直接现放到了秦淮如家里,以后再过来拿。
这时候何雨柱就在心里开始疯狂骂小团子了。
(垃圾系统,人家的系统什么空间什么的都有,你啥都没有,就让我干这个,我这一次能拿几个东西,以后要麻烦死了。)
小团子直接无视了何雨柱,这个不要脸的宿主每回都是占了便宜还要怪它。
看到这个情况,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何雨柱不自己过来收,万一要不是真的文物怎么办。
这其实也体现了这个年代的特色,因为暂时没人重视这些东西,所以有作假的都不多。
大部分都是真的老物件,就算有一些高仿的,那也是古人弄出来的,流传到现在也算是老物件了,所以何雨柱没有任何心里负担,没啥担心的,都交给秦父他们去弄。
最多也就是一点钱的差距,对于现在的何雨柱来说,家里还真不差这点钱。
其实这事情何雨柱可以安排其他人做的,不过看在秦淮如的面子上,何雨柱宁愿给秦父他们弄,毕竟是自己的老丈人还有小舅子,该照顾的时候还是要照顾的。
主要还是这个年代的原因让何雨柱这么觉得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年代什么东西都是集体的,特别是乡下的公社,讲究的就是大锅饭,集体经济。相反,城里面私人的东西就多了。在公社,房子,地,农具,就连家禽也都是集体的。
村里的人都要给公社上工,每天没人干活,能够得到工分,然后按照公社每年的产值,年底给分配。平时可以用赚到的工分到公社的百货店还有粮食站等等换取生活物资。
这些年因为何雨柱的原因,农村的生活稍微好过了一点。以前那个时候都是看天吃饭,不是一年到底都在忙活的,根据春耕秋收。每一个阶段的工分都不一样,农忙的时候特别忙,农闲的时候特别空闲。
所以好多人在空闲的时候都会外出打打短工,挣点钱。当然除了公社的牲畜,因为考虑到每家每户的生活,也会默认他们自己养一些家用的。
好多人舍不得吃,都会拿着那些东西到城里的黑市上偷偷卖,换取家里需要的口粮还有生活物资。
何雨柱是结束回去了,不过还有好多人都围着秦父,家里翻了还有好多老物件没拿过来,生怕机会错过了,眼看着天慢慢要黑了,最后在秦父的再三保证之下,答应以后还会收的,又不是就今天一天,大家才刚过秦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