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赵云的两个“我(2 / 2)
其实,赵云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两个“我”,就是他人性的“两面性”在相互挣扎,相互斗争!
这不能过分地苛求少年赵云,他是一个凡夫俗子,他的身上也有着人类两种截然不同的秉性,常常表现出两个“我”。
有时候,他可能表现出一种高尚秉性的”我“,就像他义无反顾地与高家镇镇主一帮人斗。
有时候,他也难免表现出一种贪婪秉性的”我“,就像他现在这样,色迷迷的模样。
人心好比一条河,有宽有窄,有急有缓,有时清澈,有时也难免浑浊,这种变化不是河流自身能够主宰得了的事情。
人也是如此,有时表现出这一种秉性,有时又表现出另一种秉性,完全就像不是同一个人似的,而且这种变化还表现得异常地急剧。
赵云在此时,就正在经历着这种急剧变化的煎熬。
这是赵云“心性”磨练的一种过程。
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
每个人都有善良、聪明的一面,也有丑恶、愚笨的一面。也就是这个人的两个“我”。
有了善良、聪明的一面,就是有了一个善良、聪明的“我”。
同理,有了丑恶、愚笨的一面,就是有了一个丑恶、愚笨的“我”。
当然,有了一个善良、正直的“我”,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永远善良、聪明。
有了一个丑恶、愚笨的“我”,也不意味着这个人永远丑恶、愚笨。
只要人的“心性”,善良战胜了丑恶,这个人的善良“我”就能得以保持,丑恶有“我”就将被摒弃。
一旦善良战胜了丑恶,这个人的“心性”就将得到升华,灵魂也就干净,“心性”也将更加坚定,整个人的心情也会更加轻松。
此时,赵云的心中,善良“我”战胜了丑恶“我”,他顿时头脑清明,“心性”坚定,浑身轻松,没有了一点邪念。
赵云的两个“我”,在赵云的“心底”之中较量的时候,被赵云打倒在地的两个男子也挣扎着趴起来了,被他踢到河里去的另外两个男子也爬上了岸。
起先,他们聚集在一起,看着赵云抱着郡主,在郡主身上乱摸,又是摇头,又是叹气,有种丈二金刚摸不着头的感觉。
他们想跑,又见郡主还在赵云的手上,就算是他们丢下郡主独自跑了,也怕被赵云抓回来,没有好下场。
他们挨了赵云一阵打,却摸不清赵云的来路。在他们看来,赵云是个驴身,应该算是妖兽族的高手。
可是,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这个界域的妖兽根本不会口吐人言。因为妖兽的修为没有达到“聚魄境”,根本不可能口吐人言,更不可能幻化成人形。
而且他们看赵云出手的劲力虽然能够击倒他们,却无论如何也不象是“聚魄境”的修为。他们摸不清赵云的来路,也就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