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传递纸条,憾然兴废(1 / 2)
今天会间最有意义的是我和德彬互相传递纸条。
他先是借我看他的一首诗。
我传纸:“德彬,你诗歌水平进展如此速度,我感到难以置信!真心祝你成功。”
他回复:“我不晓的这能不能算作是诗歌,其实只是一些大白话的简单罗列。”
我回复:“如果很深奥,那是李白杜甫的古诗。新诗就是白话文,重要的是你抒发的意境好。”
他回复:“我总认为和你的诗还差很大的距离。”
我回复:“我从来没有相信过我的诗。我的诗风很糟,这是真心话。我太注重朦胧、隐晦、甚至于荒诞的写法,把好多美好的意境都丢失了,我将重新面对我的诗,深深反思,我既努力写出新诗,也不放弃原诗的写法。”
他回复:“我认为你的想法很明智,很可喜、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诗。别人没权力让你怎么写,但有足够的权力选择所读的诗,也祝你成功。
我回复:“谢谢你。”
会后,我和德彬、马新、李影又到赵刚的科协室去坐。
张运凯也来了,赵刚给我们讲了他邂逅大作家孙竣青的趣事,生动活泼,引人发笑。
和他相处以来,越来越发现他与众不同的美好个性:幽默、诙谐、风趣、实惠、乐于助人。
他还是营口县出名的高产作家。
应马新之约,下午陪他上文化馆给陈淑梅送稿。
我先到大敏姐家,门上了锁。
我来到预约地点:百货批发部门口。用标准信封为王维洲写了信,寄出。
等了一下,见马新没来,就去找。
谁知他家锁门,我就回文化馆,陈淑梅、孙岩、许德彬都在。
坐了一阵,马新才来,互相一问,才知我走错了门。
大家的话题围绕着二十九号的诗歌朗诵会,时间在松散的氛围中度过。
后来,宋春来到了,营口一号诗人李弘也来了。
李弘给我们讲些诗的道理,颇受启发。
我到虎庄镇政府,把《科普报》交给一个中年干部,让他转交郭玉棉。
然后,我到二姑家,薛丽和一个小女孩在家。
我留下一张报纸,到老关家,给他朗诵会的通知。又到景波家,给他通知。
(阳历)1989年9月21号星期四
(阴历)1989年8月22号
早上,下了小雨。
我写点《走过的路》,打算完成后,交到文化馆。
二姑家玉米已收完,没什么活儿。
我问过郭玉棉已收到科普报,就放心一路询问,来到东拉房刘复仁家。
刘复仁不在,他老伴儿在家,我留下一张调查王维洲的纸条,又征得老太太许可,在她家书桌上写完《走过的路》。
我淋着细雨来到文化馆,陈淑梅一个人在划着什么。
我说换稿,以《走过的路》代替清明的雨里。
她轻读一遍,说两个都留下,让评委评定留哪篇。
我同意了,到大敏姐家避雨。
时值中午,大敏姐买了玉米来吃。
雨停后,我骑车赶路,天渐晴了。
在十字路口看到关俊杰,他买电缆线,说是要去青花峪找汪大鹏帮忙。
我到了家,和作佳去割蒲草。他割我运,直至夕阳如血。
(阳历)1989年9月22号星期五
(阴历)1989年8月23号
我和作佳割运蒲草,一天整够了。中午看完《外国插图选》,很艺术,很好看。已想购买《白鲸》、《唐吉诃德》等作品细看。
晚上砸砸沼气池子,去老房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