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打药想吃苹果,带饭忘记带勺(2 / 2)
匆匆早饭后,又看《女人,一本给男人看的书》。
快八点半时,去上班。还没来电,谁也不换衣服,我换。
我想:我好不容易来上一天班,怎么不来电呢?
可好,不但来电了,还连开四炉。
停工时六点了,这时正下着雨。
我没换衣服,把笔、日记草稿、钥匙装入饭盒就冒雨往家赶。
路上遇到来春夫妇,栽着二嫂子回家。
1989年7月8号星期六
天仍阴着,我去上班。
先到景波家看看。徐寒白又来信了,这人年事已高,但进取心尚存。
即所谓“人老心不老’。他的书法也颇有造诣。
下班后,我照例到春雨家取信。
可他没回来,我到大队看看,也没信。
回到家,妈正在烧火煮饭。
吃饭,睡觉实在是很好的事。
1989年17月9号星期日
今天我可惨了。带了饭,带了菜,却忘了带汤匙。
所以老早就用一块砂纸磨一个压勺。
压勺是造型的工具,用来修补型胎,常和黄砂,气陵砂打交道。
但是今天,它必须成为我的汤匙第二。
下班时,厂长又开了小组会议,强调质量、用料等等。
等他宣布下班,我一问友:快六点了
我换了衣服,去砖厂。打算看看金玉春,借她《风也悄悄》。
可是砖厂上土的地方已停工,料想她也早回家了。
我就返回韩家,路上想象一到家,看到一台贴着翁美铃照片的小车子,原来金大小姐已到我家薅了半天草。
后来想象《萧山铁剑》中的故事,想到动人之处,自己也忍不住哭了。
到了家,果然有一台小车子。
但不是金玉春的,是谁的呢?
我进了屋,原来是韩春雨正在看《饮马流花河》。
他捎来许德彬的一封信和许德彬借我的《文学描写辞典》。
德彬的信给了我鼓励和希望,他另附营口日报一张,上面刊登了他的一篇小小说《那年我十六岁》。
1989年7月10号星期一
早晨,爸妈起来烧火。
我也醒了,就努力抓起笔,写完一集《萧山铁剑》。
在厂里等到五点半下班,临走时赵国志才告诉我明天不上班。
我骑车到砖厂,玉春告诉我昨天是她爸爸生日。
天下雨时,我到砖窑避着看书。
一起去她家时,衣服头发都有些被雨淋透了。
坐一会儿,我向她借纸笔,写日记草稿。
晚饭后,我们又一起在西屋看书。
电视结束时,大伯出门还没回来,我一个人在东屋看《海外风云》。
这是一本介绍港台影视歌的专辑,有周润发、汤镇业、吕方、黄日华、汪明荃、郑裕玲、刘松仁,邓丽君,徐小凤等等、很多名人的事迹介绍。
一直看到停电,大伯为村部打更,今夜没回来。
一夜阴沉,似乎要下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