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长河之志(2 / 2)
“那头发狂的小象虽然被制服了,但你也休养了一个多月。”
“养伤期间,你和我在响河边踏青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你当时指着响河说:‘屡屡受伤,深感人生之艰难,就像响河之水,虽有东去大海之志,却流程缓慢,征程多艰,不知几万里才能流入东海!响河之水总有入海之时,而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更何况我现在身无立锥之地,便是连条溪水都不如!’。”
杜康本来还在感慨原主的彪悍,居然连大象都对冲过,真是太猛了。
虽然姚瑶说只是一头小象,但是《黄河象》这篇课文他还是学过的,自然能够想到这时候大象的庞大体型。
而且河南之所以简称为豫,不就是因为古代多大象吗?
此时听到姚瑶说的这么长一段话,不由地愣住了。
对于熟读《三国演义》的杜思坝来说,这段话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与周瑜养伤期间和小乔的对话是一个意思吗?
虽然杜思坝是蜀迷,但不是单纯的蜀吹啊!
周瑜同样是自己心中的英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英隽异才、性情雄烈、胆略兼人、雅量高致……这些词语用在周瑜身上,杜思坝丝毫不觉得过份。
杜康心里叹了口气,终于知道为什么原主会想出刺杀寒浞两个儿子这个主意了。
不全是因为力量对比的悬殊,想要以小博大。
周瑜和小乔说这番话的时候,总角之好的主公孙策已经离世十年了。
而周瑜自己没有多久就离世了,再也不能“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
杜思坝当年对这一段感慨不已,深为周瑜离世惋惜。
此刻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人们常说“英雄所见略同”,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感同身受!
是一种对大仇难报、故国难复、壮志难酬预感的绝望!是万般无奈的选择!
原主没有错,如果他不急人所难,赴汤蹈火,躬冒矢石,何人愿意跟随他?
但是哪怕是铁打的身体,在这样一个人均寿命低得可怕的年代,屡屡重伤又能够活多久?
也许下一次就死了吧。
到时见到大夏的列祖列宗,就告诉他们,自己死于一头猛兽的爪下,连仇人的面都没见过!
那为什么不去冒险一搏?至少还能够见识一下九州第一勇士寒浇到底有多勇猛!
长河之志竟然是如此的悲壮!
原来是这次重伤,导致原主如此急切;原来姚友隐约猜到了自己想法,才故意刁难原主。
杜康心头震动,不知如何开口,只是缓缓地切着竹笋,听到后面姚瑶的语调变了,似乎满腔委屈。
“自从我知晓你的身份,就知你有鲲鹏之志,只是你为何如此不知惜命?此番抓牛,又让自己受伤不轻。”
“兄长此番虽然有些为难你,也是为长远考虑,希望我将来在纶邑不至于太过凄苦,因此父侯也同意了。”
“嫂子每常劝我,多去结交一些才俊,不用将心思都放在你身上。”
“可是我从第一次在桑林遇到你,心里哪里还装得下别人?”
“今日你来看我,我自然是开心得很,但见你做的扫帚用的是牛皮捆绑,想来是连麻绳都没有;又说竹笋好吃,想来是食物都不够。”
“我数次问你,你可曾为我考虑过,你都避而不答。”
“如此情形莫非是要告诉我连娶我都做不到?”
姚虎稚气的声音传来:“姑姑,你怎么哭了?”
杜康心烦意乱地恰好切好竹笋,听闻此语,心中极是难过。
至今连女孩子手都没牵过的杜康,是第一次听到有女孩子这样对自己说话和表达感情。
而这个女孩子,正是他刚刚下定决心一定要负责到底的人。
当下放下刀子,转过身来。
看到眼眶泛红,晶莹泪珠快要夺眶而出的姚瑶,杜康只觉心如刀割,仿佛刚刚放下的刀子扎进了自己心口。
姚瑶用衣袖擦了一下眼睛,柔声道:“虎子,姑姑没哭呢,姑姑是被烟熏了眼睛。”
杜康张了张嘴巴,仿佛已经在心中练习过千百遍的四个字:“姚瑶,别哭!”就要脱口而出,可就是说不出口。
看着姚瑶温柔凄恻,强忍着凄苦悲伤的模样,当即就想如同梦中那样将她紧紧抱住,慢慢抚慰,可是他却连一步都迈不出去。
陶罐中的水开始沸腾,翻滚,发出一阵阵咕咕声。
姚虎拍着小手说道:“叔叔,是不是可以煮好吃的了?”
杜康和姚瑶通红的大眼睛对视着,柔声回答着姚虎的问题:“是的,笋子可好吃着呢,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