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熟悉路线(1 / 2)
作坊的苕粉打好包运到镇上,芽儿忙得脚不沾地。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她都要及时解决。 秦茂和秦柱只管作坊具体的事,所有环节都是芽儿在跟进,她喜欢这样忙碌的生活。
柳康每天在打包和运货中来回奔波,闲不下来。
他想抽空跟芽儿说下悄悄话也没有时间。
秦班跟着柳康学习。芽儿几个堂兄弟都很聪明,学下就会。
后面几趟送货都是秦班送去镇上行商帮的,锻炼他,适应的快。
秦班认为大堂哥秦理能干,自己努力,一定可以的!
作坊苕粉的数量达到送往扬州和杭城的量,柳康准备启程送货。行商帮也说他们的货齐了随时启程,家里人这几天特别忙碌。
货备齐后,柳康没有什么忙的,除了带秦班,其它都和上次一样。
柳康回来的时间不长,又要离家几个月,很有些舍不得离开芽儿。
这次柳康和芽儿的亲事定了,他心里才安定,以前自己一个人冷冷清清。
柳康好想把礼数流程走快些,把芽儿娶进门。
自己的年龄也不小,原本想把家里人的问题解决再成亲,现在生意在起步,反倒觉得一切都在按着筹划在进行,自己成亲也不受影响。
二堂哥秦班在家人的嘱咐声中,跟着柳康踏上了自己行商的生涯。
他心里有忐忑,想得更多的要当好差,做好事情。
二伯母秦赵氏看自己的儿子得到重用,心里没有不舒增坦的。
能独立负责一块生意,不是谁都能担当的。
大伯母泰张氏的小儿子秦观负责收地瓜的事,大哥秦理最早就是做这项的,现在由他负责。
家里大哥和堂哥都有重要的事做,秦观认为自己现在的事也很重要,的确他负责的收货的事很重要。
秦家老爷老奶的年纪太大,已过上了安享晚年的生活。
秦家人能有现在安定的生活,有老一辈打下的基础。
这次大伯父秦砚回来,村里人已确定了这届里正是大伯,能干、见过世面、有家底、有声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当得起里正。
秦家几代是村里的里正,终于在芽儿这代发家了。
秦家这几年除了公中收入,各房都有小金库,就是都有私房钱。
大伯母秦张氏的几个孩子都已成家,已没有什么负担,住房是早前公中建的,没有花自己的钱。娶媳妇是公中花钱,嫁女自己陪了一些的陪嫁,公中也出了些,家底很殷实。
二伯母秦赵氏只有秦苗没有定亲,其他的都已成家。
芽儿自家除了姐姐秦菊嫁人外,自己已定亲,妹妹秦蓉还有二三年才及笄。
姐姐秦菊陪嫁格外丰厚,姐姐嫁到邻村过得也幸福。
姐夫忠厚考取了秀才,想在仕途上进一步,在镇上学堂学习,准备继续参加科举,他家境虽一般,姐姐带去的陪嫁多,暂时不愁日常的费用。
家人一团和气,正是芽儿所希望看到的,想要赚钱,就是为了兄弟姐妹能过上好日子,过舒心的日子。
……
启程几天后,秦班的不适应就出来了,长期没出过门,刚开始觉得很新鲜,对路上的事物都感到新奇,不久后就出现头晕不适。
商帮队经过一些镇子稍作休息,其余时间都在赶路没作停留。
上次柳康走走停停,熟悉路况,占用的时间比较多。
这次商帮有护队,除了补充吃用的东西外,不停地赶路,快了很多。
秦班在中途的不适,年青适应快,后面慢慢适应了。
在路上,柳康很是照顾这个舅子。
商帮队到达扬州用的时间比上次缩短了三分一,上次走走停停差不多用了二个月的的时间。
这次不到四十天就到了扬州城,一路顺畅,比柳康想象的要早到了许多。
到了扬州城里,还是住在上次的客栈,货物租了单间存放。
柳康几人洗去一路灰尘,叫了晚饭后,好好休息。
第二天早上,柳康带着秦班和赵叔去福来楼,刚到酒楼门口,被眼尖的小二一眼认出柳康,忙上道:“公子,你可算来了!”
柳康笑道:“我怕你们急着,总算打前赶来了,李掌柜可在?”
“在的,在的”他边应道已跑去后面去了。
很快,李掌柜出来了,他面上不显,其实心里很高兴。
东家正愁没有新品推出,酒楼的生意在下滑,没有噱头,食客的减少了,生意自然就不好。
李掌柜想着柳康路途遥远,还不知几时能来。
正愁着这段时间酒楼不好过,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办事稳妥,来得这样及时。
柳公子简直是福星!
柳康把秦班作了介绍,互寒喧一番,双方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