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两人见面(2 / 2)
手下的伙计们都感叹这个桥搭得好,不然再好的木材也难运出来。小伙带的人嗖嗖几下就装了三马车,这是因为带了现成的搬运工具,如果靠扛不知要扛到何时了。
小伙时不时地点着头,低声地和爷爷交谈着。手下的装好后,他示意旁边的人掏出一个灰色的钱袋子,帅小伙说道:“秦爷爷,我姓柳,名康,以后有货都是我来拖,按着我们刚才算的方数,一共四两五钱银子。”
旁边的人有眼色的掏出银子递给了秦老爷子。秦老爷子接钱的手直抖,从来没有一次接这么多属于自家的银子,哪怕组织村里人去外面打临工,结下的工钱也没有这么多的。
柳康看到三辆驴车都装好了,走到秦爷爷跟前说道:“秦爷爷,等到再集得差不多了,就捎信去镇上,我再过来。”
他又转头看了芽儿一眼,上了马车走了。芽儿也是纳闷,他这眼是什么意思,自己并无错处,全程没有作声,好似隐形人,想不出来后她放下懒得想了。
晚上,秦家女眷把拿手好菜都做了一道,鱼肉不缺,带着山野小菜,并着独家腌菜,众人都吃得美滋滋。芽儿也觉得高兴,自家终于有点银子了。
吃完晚饭后,大伯,二伯还兴奋地谈着:“明天还要加紧的多干点,明天饭还是送去吃,免得来回耽误了。”
老爷子听了,怕孙女们吃不消,吩咐老伴,打算让孙女们在家里,免得受累憔悴了,尤其是大孙女秦芯,她已经有几家托着相看了,马上到了及笄,就要嫁人。
奶奶连声应道:“好,知道你宝贝孙女们,不让她们去干粗活,会让她们在家里的。” 她也宝贝着这些孙女,盼望着孙女们能找到好人家。
秦老爷子手里掂着四两五钱银子,说:“这次的银子放在公中,下次按着大房,二房,三房各两成,公中四成,孙子,孙女的一应开支都走公中,孙子起房子另算。”
秦家众人对老爷子的安排都没有意见。秦家兄弟间感情深厚,不计较银钱。秦芽觉得是她们三房占了便宜,因为没有弟兄,只有她父亲一个成年劳力,砍木料出力没有大伯和二伯家多。
新婚时,母亲的陪嫁是很可以的,但在这个大家庭中,父母在,不分家,芽儿的母亲也只能跟着大伯母一起操持家务,和众人一起在地里刨食。
再加上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秦家一年下来没有多少进项,母亲只有拿出陪嫁贴补,称得上是只出不进。
这多年下来,体己的私房也花得差不多了,出嫁的闺女也不好上娘家拿这拿那的。芽儿知道母亲愁闺女们长大了,嫁妆还没有着落。
母亲总是放不下女儿们的终身大事,总想着多准备点嫁妆,让女儿们的未来多些保障。
母亲王氏常常在因没有儿子而在父亲面前落泪,生了三妹秦蓉后,赶上闹饥荒,母亲身子弱,一直没有调养好,自此后,肚子里再也没有音信。母亲提起这件事就落泪,说自己的身子不争气。
父亲秦柱乐观,说有侄儿是一样的,秦家也没有分家,侄儿养老也行,再不济留个闺女养老一样呀。
听到丈夫安慰的话,秦王氏才会露出些许笑意,她说道:“肯定还是留闺女在家里好呀,就是不知父母同不同意。”
其实父母的思维不在同一面上,父亲想还年轻,努努力,说不定还会有孩子呢,生活好转后多补补,也不是没可能再有孩子。
再说了,三个闺女聪明机灵,一点不输侄儿,哪一个都是自己的心头肉。
芽儿知道,父亲秦柱还是看得很看开的,每每想到父母亲,秦芽心里就流过一阵暖流,好像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秦芽知道家里虽然穷些,但有这样的父母,自己走到哪里都是温暖的,不缺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