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雾起游龙山(1 / 2)
沿着蜿蜒山径,缓步恣意行走。
昏黄的路灯,照耀着周遭不足2米的位置。
冬日里没有蛙叫虫鸣,只有北风划过树梢“沙沙沙”的声响。
寂静的山林间,偶尔有传来三、两声人语。
绕过一处山背,似乎来的是山体的背面位置,因为阳光照晒得少了。
林子里起着薄薄的雾气。
——————————————
“叮。”
手机上传来信息提示音。
一条晚间新闻的推送信息。
她扫了一眼,按熄屏幕。
——————————————
四周的能见度,随着雾气的逐渐浓郁而开始下降。
为了防止山路岔口多,雾气中辨不清方向,走错了路。
她打开了在上山前关注的原始森林“游龙公众号”,打开里面的便民服务,定位了目前所在的位置,还开启了语言导航功能。
——————————————
——继续向前步行五十米,有“汇龙息”提示牌。
——请注意山路崎岖。
——请留意树枝。
——即将看到“汇龙息”路牌。
——“汇龙息”入口到达。
——已进入“汇龙息”。
——————————————
按照导航小贴纸的提示,这里是一处林间山泉,因长年累月冲刷而形成的中型水塘,面积约有五平方米,水最深只达八十厘米,塘中设有高低相错的石墩,可供游客踩跳。
泉水质底清甜凉爽,仍是可直接饮用的泉水。
饮用就算了,黑灯瞎火的,想喝也没个器皿。
此时夜有点晚了,就算没有雾气,四周没有设置照明装置,昏暗不明的情况下,也不适宜跳墩过塘。
相较之下,出水口处那座由木板搭成、朴素大方,还小巧的仿古桥倒是首选。
——————————————
——继续向前,沿左侧山路前往。
——向左。
——继续向前。
——————————————
在寂静安宁的空间里,或者说是在这样的大自然里,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发呆。
脚下的步子是重复,随着一块、一块的石阶,慢慢地向前向上移动着。
脑子、视线,随着前方的绿延伸。
路过一棵又一棵的参天大树,发现一处又一处的柳暗花明。
空气,都自带清香。
让人心神怡畅。
走过山间小路的人都知道,路不会永远向下或是向上。
就像她自己的人生一样。
梦预力,不知道它是啥的时候,是惊恐,是害怕,是心神不宁,甚至在做完梦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忐忑、焦虑,转侧难安。
而当梦境被照进现实时,明知道一切的经过、结局,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瞪着一切去发生,任那无力感吞噬自己。
她迫切地想解开这个“梦底”,最大程度的去了解它的发生,为什么而发生,它的背后想诉说些什么?
迷茫了很久,才在意外中得到他人的指点,进入“有间”。
可是,也无法真正的解析梦境。
据说,网上有个“公园二十分钟理论”,只要在某个公园里,什么都不做也好,只是发发呆,或是散了步二十分钟,就能让人释放出负面情绪,舒缓生活、工作中的压力,瞬间回血。
日常生活里的两点一线,穿行在固定地格子间里,过着日复一日相似的生活,现在她不过是比平常人多出一个点,再多个格子间罢了,却也一样很容易丧失对于身边事物的感知,只能被动地去关注到自身的情绪,从而陷入无尽的负面情绪中,渐渐进入死循环中。
远离了城市建筑、城市街道上的嘈杂、繁忙,大自然的绿、不被遮挡的天空,都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光照,一阵风刮过,还能带来情绪生长的空间。
来到“有间”,恰好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进行了深度的了解,又似乎,一切在慢慢地——拨开云雾。
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又似乎明白了点:天生我材必有用。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会知道关于自己的用处。
她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
——前行一百米,往右侧小径行走。
机械的电子音响起。
——请留意岔路。
转过一处山背,路面渐渐开始向上。
雾气,又浓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