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努力总有回报(2 / 2)
“画画有钱吗?”
钟灵回复:“有的。”
“听说画画的都很穷,是不是真的?”
钟灵回复:“穷不穷的不关画画的事啊,勤劳就能致富啊。反正我们画院里的老师和同事们是不穷的,本来有穷的,多画一点,画好一点,小康水平指日可待。”
“我也想学,可以去吗?”
钟灵回复:“当然可以,随时欢迎来做我的同学同事。”
“画画要学多久呢?要学多久才可以卖画赚钱?”
钟灵回复:“这个嘛,得看个人,快点的一两天,慢点的有可能一两年。一般的三五个月。”
“不会吧?相差这么多?”
钟灵回复:“当然,这是有天赋和没天赋区别,学校里每个班级都有学霸和学渣的区别,画画也是同理。”
“学画画要学费吗?”
钟灵回复:“多多少少要一点的。”
钟灵一边画画,一边分心回复着评论两不耽误。
本来她以为这样不认真地画画,可能最后画出来的会是废品,可是画完之后,她一看,效果竟然完全不受影响,幸好。
可能是因为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还是因为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
可能都有吧。
想当初,她说她要改行学画画时,那些不认同的眼神,还有那些反对的声音:
有人说:“哟,你现在都多大了还去学这学那的,有用吗?”
“现在才想着要学东西?当初早干嘛去了?你还学得了吗?”
“我劝你还是别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金钱了,这就不是你这种笨手笨脚的人能学得会的。”
“什么?你要去学画画?学那玩意儿干什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有那精神,还不如去学学人家怎么做米粉,再不济,学学人家怎么炸臭豆腐,你别说,炸臭豆腐的一天收入也还可以的,运气好的话一百一天应该还是的。”
“别去了吧?你卖了那么多年的衣服了,就算现在不开服装店了,但是你的经验还在啊,你去学画画,还不如出去找个服装销售的工作来做,一个月几千块呢,你就别瞎折腾了。”
……
那段时间,亲戚朋友们真的说啥的都有,就是没有几个人看好她的。
其实她也知道人家这样子说她也是真的为了她好,给她出各种各样的主意也是为她着想,可是她就是不甘心啊。
凭什么她就不能选择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当她的职业?是谁说的把爱好当成职业将会是一种折磨的?
她不信,才不相信!
幸好她当初足够坚定,幸好她对画画的喜爱支撑着她,让她勇敢地面对那些反对的、不支持、不赞同的声音,她庆幸自己在那么穷那么难的时候,仍然坚持了下来。
明年,她就可以调到总部去了,这真的算是意外的惊喜了,比她计划的要早很多,过完年就能去总部报到,能留在总部继续学习,继续画画,以后的收入比她预期的要高出一大截。
坚持就是胜利!努力总有回报。
开心!
特别开心!
她的开心,一直持续到了年底,小年夜这天,终于放假了。
沈邵奇所在的工地放假了,大雨小雨他们幼儿园放假了,钟灵她们所在的画院也放假了,就连她兼职的理疗馆也放假了,谢医生说她一年从年头忙到年尾,也该休息了。
谢医生还体贴地让钟灵别太累,赚钱的同时也要适当地休息,不然到头来,为了赚钱,反而把自己累垮了,不值得。
钟灵在年底,小年夜这天,同时得了两个红包。一个是她们书画院统一发的过年红包,一个是谢医生给的过年红包。
不多,一个两百,共四百元。
但是想想,其实也不少了,够钟灵买一箱苹果、一箱牛奶、一箱龙眼,几斤饼干、几斤糖、几斤果冻、几斤瓜子了。
钱放在红包里,扁扁的,薄薄的,一点看不出有多少份量。
但是用这些钱来买东西,可以买一大堆,一个人都拿不动的,钟灵买好了东西,还是让沈邵奇分两次拉回去的。不要问钟灵为什么不自己拉?钟灵的车小小的,搭她们家的两个娃儿就挤得满满的了。
这是钟灵提前买的年货,不管怎样,年货肯定不能少的,即使他们不在桂城过年。
但是这些东西肯定是拿不回湘省的,今年他们并不是包车回去。早在半个月前,他们已经提前在网上抢到了四张火车票。
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小娃,拖着两大箱衣服,对,冬天太冷,湘省还下着雪,带回去的衣服裤子棉鞋都是加绒加厚加棉的,一家四口人的换洗衣服就已经有满满的两大箱了,再背个背包,包里放着一些路上要用的吃的东西,比如充电宝纸巾饼干面包糖果和水之类的,就觉得够麻烦的了,不能再多了。
本来沈邵奇为了想省点钱,还提议说要搭公车,可是见钟灵指着那两个大大的箱子,和两个小小的娃,只能改口说打的士到火车北站。
每年的这个时候,不论是汽车站还是火车站,都是人满为患的。
钟灵每年的这个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的头疼。
春运对于她们这种没有车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在打一场硬仗。
在这人挤着人、人挨着人的车站里,干啥都要排队,进站要排队,等车要抢位,检票要排队,上车还得排队,等到上了车,找车厢找座位也是一项大工程。等把行李放好,把孩子安顿好,大人也是不敢放松的。
火车上其实也很乱的,各种骗子各种小偷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多,钟灵他们得牢牢地把自己的娃儿看紧了,不但要照顾好两个小娃,伺候他们在火车上的吃喝拉撒,还要把自己的贵重物品贴身藏好,不然万一要是大意丢了啥,都是很难挽回的损失。
连睡觉钟灵他们都不敢睡得太香的,得留一个人保持着清醒,预防万一。
等在市里下了火车,还要转车到县里,到了县里又要转车到镇上,到了镇上还得转车到村上,光是搭车转车就能把人给弄得晕头转向、精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