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族降生(1 / 2)
绕了个大圈,重新回到不周山的女娲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发现此处的史莱姆格外多后,便决定把人族的培养地点选在此处。
史莱姆这种生物,因为太过于弱小的原因,所以在周围有着强大猎食者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是不会太多的。
现在这里依山傍水,物种繁复,又加上生物强度不高,自然是人这种生灵的绝好培养地带。
女娲划开面前的虚空,伸手在裂缝中一阵摸索后,找到了之前的培养试管。
抖动了一下试管,对着阳光照了照,看到试管中的基因群落都长势良好,便用拇指顶掉了瓶塞。
把蛇尾尾尖伸进旁边的河流,感知了一下水温,发现因为四象开启,昼夜温差变大,从而导致河流旁边,山顶上的积雪融化后,整条河的水温有点过低了。
对于造人程序有过一次经验的女娲也不在意,四处寻找了一番,抓来两个机械侧的生灵,让其建造几条高分子聚合物的生产线后,才动手让河岸两旁生长出一些大树,然后以树枝为骨,把机械生灵建造出来的薄膜给覆盖在了树枝上,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室。
等河流中的水温达到要求之后,女娲倾斜试管,把里面的培养菌落给倒在了河流之中。
每日等太阳星透过空间,把光芒照射出来的时候,两个机械侧就把薄膜掀开,让这一段河流享受日光的洗礼。
等到太阳光减弱,太阴光透过维度把月光洒下来的时候,两个机械侧又得在女娲的指导下,忙前忙后的给水湿恒温箱通电,以此保证水温在恒定的温度。
等到这段河流中的培养菌群由真菌大小长成三微米大小的时候,女娲才穿着一身白大褂,用尾尖在周围空地的泥土中、树木上、山石中、花朵里……各处都扎了一个小圆孔,然后把长成了初级胚胎的真菌给种了下去。
而两个机械侧的生灵也闲不下来,一个在每天在太阳光出现的时候,给划分好的泥土区域中的真菌胚胎浇水,给树木区的施肥,给花朵区的授粉,给岩浆区域中的供养……等等等等。
一直得忙到太阳光消失,太阴光出现。
而另一名机械侧生灵就开始与他交班,给冰块区加压,给霜露区添露,给腐植区沤肥……做的事情半点不比‘白班’的要少。
而女娲也是闲不下来的。
她每天都得拿着她的红绣球,看着绣球上的各种探测得来的数据,调整着胚胎的各项数值。
其中包括了胚胎长成之后的容貌、性别、性格、爱好、体型、毛发多寡……种种事项,数不胜数。
不过事情虽然繁多杂乱,但有过一次经验的女娲还是没有像第一次那样,苦苦守着每一个培养皿,期待着第一个看到的孩子长什么样。
太阳光与太阴光相互交替,不断循环在这不周山群山之间。
开启了四象之后,现在的人们已经看不到真正的太阳与太阴了。
现在的太阳与太阴经过了‘时间’的冲刷,一个被冲到了时间的尽头,另一个则是在岸上,陪着时间长河中的太阳在‘河流’中,循环往复。
现在出现在洪荒世界天空中的那些‘太阳’与‘太阴’,只是太阳与太阴在时间长河中的倒影所映射出来的假象罢了。
毕竟没道理之前只是单一存在的太阳与太阴,在四象开启之后,就能分化万千,在洪荒大地上,每隔一段区域,就有一个太阳和太阴挂在天空。
现在洪荒中,虽然再也看不到以前日月悬空纠缠景象,但与之替换的,却是抬头就能察觉到太阳或太阴那明显的移动的痕迹。
而且要是你离开了当前区域,去到下一个有着太阳与太阴投影的地方的话,那说不定前脚还是烈日当空,下一秒就是明月高悬了。
有无聊的人做过测算,在每个有着太阳与太阴投影区域的面积,差不多相当于有39.5个标准单位。
这个所谓的标准单位,取的是洪荒地面与投影出来的太阳在日上中天的时候的直线距离。
也就是说,每个有着太阳与太阴投影的区域,直径大概有39.5个地面到太阳投影的距离的长短。
现在时间已经流动,每个区域参考时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太阳与太阴交替循环一次为一天,循环三十次为一个月,交替循环365次为一年。
虽然不知道为何非得循环365次作为一年,但洪荒生灵还是如此把时间给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