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洁身自好(1 / 2)
在上海,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残酷的地方,同时又是中国最公平的地方。你有能力,就不会饿着。你整天想着投机取巧,那一定会失败。
在上海,你终有一天会发现,你不需要依赖任何人。等到这一天,你基本就达到了你预期的成功。你的世界,也基本平稳地运行。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想要的在手里,不想要的和自己再也不必有关系。
教授时代的小宁每天都有很多零食,很多营养品,但就是每天没肚子吃。各种水果牛奶坚果,肚子整天被塞得饱饱的,没有空间多塞点劳什子各种营养。算是凡尔赛一下吧。
小宁一天基本的营养品:
一小块巧克力,约5克。
一小块蛋糕,约十克,
一袋混合坚果,约50克,
一个苹果,约80克,
一块黄瓜,约40克,
三分之一块三刀,约十克。
一天只能那么多零食,实在吃不下,肚子一直是饱饱的。比起饿肚子的年纪,她真觉得自己现在太安逸了。
多少年以前,小时候的小宁真是什么都没得吃。吃东西是最幸福的时候。一个小黄瓜,一个青涩的小西红柿,都是她的快乐。黑窝窝头不甜,最饿的时候也好吃,在嘴里嚼上几十遍,满嘴甜。红芋是窝窝头的妈。红芋煮了最甜,烤着最好吃,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就是不太好烤,麻烦。偶尔能吃到一个外公从外面带的苹果,那就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了。拿手里就有一股来自天上的清香。一口咬下,甜甜的,酸酸的,整个腮帮子都酥倒了。每一个苹果都让小宁回忆十几天半个月。但很难得,几个月也不一定有一个。外爷爷不太说她什么。就笑她:
闺女,你老不说话,这样要成哑巴的,嘴会生锈,张都张不开,你要说说话,不好的话嘴吃饭都不中了……
说着就看着她哈哈大笑。小宁在外爷爷面前很放松,就会不好意思地说,才不会。在外爷爷面前结巴的次数明显少很多。
多少年以后,吃饭成了另一种麻烦。女儿回家来,小宁做饭就要小心,一不小心就要剩菜剩饭,一剩基本就是倒掉,不会再吃。经常是一碗汤一碗菜放冰箱里,三天后再扔掉,实在没机会吃。她每天都精打细算,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要吃完。
一顿饭就一盅米,两个菜,其他绝不能多做,一多准剩。一盅米大概一百毫升,正好出一碗饭多一点,女儿吃一碗,她吃一剩下的一点。虽然碳水化合物是碳基生物必须的,但现在营养太充分,早上的一个面包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就足够一天的了,中午和晚上就尽可能少吃面食和点心。菜嘛,也多是蔬菜,女儿在家,就是一个荤一个素,荤的一般炖个鸡或排骨,或在外面买半只鹅或烤鸭,配个素菜,一般就是青菜、白菜、黄瓜、鸡毛菜、菜花、卷心菜之类,只炒一个,一次一大把,多了又会剩,而且青菜类更剩不得,4小时都不行。所以,如果剩菜,就一定剩荤菜,放冰箱二十四小时没问题,过二十四小时没机会吃一定倒掉。女儿还要有酸奶、牛奶、水果。女儿一般也是没肚子吃,一样东西吃一点就饱了。女儿在物质上从来没有过缺少的意识,什么营养品都是一堆一堆的等她吃,她看都不看。都是小宁拿女儿的吃,女儿总是没胃口。
物质太丰富了。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即使在别人看来缺了一个人,她也不觉得有什么。
越简单的生活越好。越简单越接近真理。宇宙之真理,而非人类之真理。
拿有限的生命去追求多余的东西,那不是自作孽吗?
准硕士时代的小宁自考和考研的成功一方面是个人的成功,另一方面实际也是系领导的政绩。后来学院鼓励学生考自考夜大拿本科学历,就是以文学系为样本的,那几年确实让教育学院名声大震,省台电视新闻上都报道了,说教育学院改变教育理念,积极给学生创造条件,开创美好未来,专科学院就能直接让学生拿到本科学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竞争力,为教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宁成了师大的正式的研究生。不用交学费,住宿也不要钱,补助更多些,小宁更是云高天地宽了。
开学典礼时,小宁和研究生们坐在师大礼堂的后几排。小宁已经近视得挺厉害了,看不见前面。最先是校长发言。第一句就是: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校长,祝~贺大家能考进我~们师大……
小宁一听,又乐了。这声音和这发音方式,都太熟悉了。原来是那个院长,他调来这边做校长了。那天在教育学院的院长办公室,老头居然调皮地对她眨眨眼说“还会见面的”,原来是指这个。小宁感觉很亲切。她觉得这老头不是坏人。
开学后小宁和陈健康的接触更多。刚进师大,很多都要熟悉,小宁就去问陈健康。陈健康也很喜欢小宁去找她。
陈健康却不断地有小动作。没人的时候拍她肩膀,抓下她柔嫩的小手,或者装作不经意地摸一下她的发梢。小宁觉得不太对。但他帮忙挺多,而且是管理他们研究生的人,也不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