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草草结束的矫正班:全要靠自己(1 / 2)
获得一些基本知识之后,矫正班的价值就飘渺起来。
口吃矫正班的具体矫正方法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从第一天开始就写自己的口吃经历,并朗读,然后第三天开始每天背诵和演讲。个人练习,小组中练习,练习了几十遍之后,然后再全班演讲。很多人一开始在全班演讲时战战兢兢丑态百出,小宁看了好难受。因为她自己也是那样的。
三十三个口吃者,多数是小宁这样的年轻学生,有三个是中小学生,还有几个工作了的成年人。
性别上看,男女差不多,大概各占一半,和小宁想象的男多于女不太符合。但女生大多数很轻微,好几个都是别人不知道她们口吃,但她们自己知道自己经常有心理预期,就来矫正了。有一个女生气质不错,身高和身材都像陈晓琴,基本不和人说话,说话也和陈晓琴差不多,听不出来口吃,但她自己看上去很压抑,小宁这十天没见她笑过一次。有一个男军人,是个上尉,他自己是偷偷地来矫正的,部队不知道,他是隐形口吃,没人知道他口吃,他平时说话都不口吃,但他有心理预期。还有一个年纪较大的男生,他是硕士,已经在上海的一家研究所工作,让小宁好羡慕。这个研究生口吃者先是做了班长,积极地带大家用很慢的速度练习说话,但他三天后就走了,不辞而别,也没要求退费,这让李老师很生气。原来他已经去过好几个矫正班,效果都不好,这次也觉得没有用。李老师挺受打击的,用了好长时间来给大家打气,一定要相信他的发音法。但后来,又一个初中的小男生走了,也是说觉得没有效果。
走的走了,大家都还那样训练了下去。
其实很多人的想法是既来之则安之,钱也交了,口吃的人最怕讲道理,退钱之类麻烦得要死,而且是家人同意过的,如果半途而废,对自己的人品来说也是一个损失。
这个矫正班最核心的矫正手段是发音法,即慢发音,说话慢下来,开始必须一秒一个字地说。把“我要吃饭”说成“~我~~要~~吃~~饭,把“你好”说成“~你~~好”,即在发音前也要有一个停顿,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崩。
大家都按下慢放键似的,很慢地张口,很慢地说话,极像《疯狂动物城》中的树懒公务员。它看似有利于心态放平稳,但实际上对口吃者的日常行为难见效。小宁当时就有了感觉,他们课下就不好意思和吃友那么怪腔怪调地说话,那样让人感觉更难受,自己也像小偷一样。
小宁明白,只十天时间,而且大家各自封闭,彼此不敢交流,虽然有几个开朗活泼的,但他们口吃很轻微,和小宁他们不是一类,小宁他们也不想和他们交往。
三人成群,即形成一个小社会,必定自然分层。
在小宁心中,大家都是彼此的过客。十天之后,大家天各一方,今生再不相见。
千冢说,小宁在回忆时,她的思绪突然如秋风夕阳下的芦苇,凌乱而无助。她急于草草结束这段看似很重要的经历,看来,矫正班给她的正面经验乏善可陈。我也进过口吃矫正班,老实说,这样的班里感觉实在不太好。只感觉,人生中又上了一个大当。白花了不少钱。如果你也是口吃者,你就知道为了口吃花钱是多么的耻辱!而且是大钱!小宁花了四百块,小宁两年的生活费,姥姥至少三年的纯收入,能买两辆凤凰自行车,至少要养三头猪!
但是,不上一次当,又怎么能知道它其实不是一个希望?
就像鲁迅,不先希望一下,怎么能达到绝望?
说是草草,并不是说矫正班的十天是草草结束,而是在她印象中,矫正班实在意义不大,其实就是一个绝望,对依赖别人的一下治好口吃的想法彻底放弃,矫正班的所谓方法也基本无用。
这是一个悖论,进过了矫正班,矫正班和其方法就都没了意义。
一个口吃矫正的铁律:对于口吃,无可依赖,只有自己。
这次经历也不是全无好处,最关键的是让小宁认识到所有的矫正班都是无用的,还能获得一点安慰,一点知识,而这点知识现在都能在网上找到。
那点安慰又对日常生活毫无用处。特别是那些宣称能治愈的矫正班,她明白了,实际是骗吃友的钱的。这个李老师也难脱此彀。
当然,这个李老师的发音法也不是一无是处。从原理上说,这实际是心理上放松,让口吃的急躁心理在慢速度之下平缓下来。问题在于口吃者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贯彻。
小宁就怎么都用不来,感觉很难受,面子上放不下,总觉得一个结巴这样说话更丢人。她平常说话还是忍不住用正常速度。
实际越严重的口吃患者越难放下面子用各种奇怪的方法说话。
李老师一直说,要放下面子,要不要脸,要和口吃做朋友。话说回来,真都不要脸了,还会口吃吗?你李老师喝西北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