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智能大棚(1 / 2)
村里经过和沈凡沟通之后,确定了初步的发展规划之后。
于是全村各个角落都变成了工地,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到水库这边,唯一有影响的,大概是村里的活动范围变小了,有些住房也被圈起来准备拆迁,住宿变少了。
因为有两个节日活动的旅游收入打底,村里也是大刀阔斧的开始了建设,钱不够,就跑去镇上借贷,反正就是要一次性的就把村里给建设好。
这些都不是沈凡可以管的,他唯一能做的,还是和小七沟通,给村里的各种建筑增加一些管理系统。
比如即将建成的大棚的温控程序,自动喷淋程序等等,比如住宿区的门禁系统等等。
当然沈凡就是提出想法,所有的操作都是小七的进行。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耐心的等待着各种建设的完成,同时因为没有什么新项目的发展,所以每天都是有数量不菲的金额入账,然后资金全部躺在银行长霉。
这么想着,沈凡也打算挖掘一些新的产业。首先就是蟹蟹养殖,这个考虑到天气原因,也是要建设一些恒温大棚,不然还真不好操作。
科技公司实在是一个吸金大户,给沈凡赚取了庞大的资金,目前各种程序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的样子,还在不断地侵蚀着市场份额。
……
大棚的建造很迅速,村里下了订单之后,由镇上的专业机构过来施工建设。
村里使用的大棚是比较高档的,每一个大棚都是和房屋一样,高大宽敞,使用的材料都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
全部钢结构的设置,高规格的覆盖膜,安装起来十分迅速,没几天就完成了几十亩大棚的建设。
外部的框架设置好之后,内部也在做划分,比如温度控制器的安装,自动喷淋灌溉系统的安装,还有支架的安装等等。
村里的大棚主要用来种植蔬菜、一些需要特殊环境的水果、菌菇等等。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村里在沈凡的建议下,还引进了无土栽培或者营养土栽培。
也就是说,一个大棚,除了底层的的土壤可以种植之外,还根据每种植物的生长层高,进行了种植架的建设,在种植架上利用营养土或者营养液建设种植环境,也就是说,以前一亩的利用空间,现在可以当作两亩、三亩……
科学技术的引进,让村里的蔬菜大棚也是成为了一个不错的打卡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一个的大棚被搭建了起来,每完成一个大棚搭建,内部就迅速的进行耕耘,除了土地之外,还根据种植情况进行不同的营养土和营养液的调配。
然后在农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村民进行了各种蔬菜瓜果的种植。
每一个大棚都是种植一种植物,在大棚的外面树立了一个电子屏,电子屏上除了种植的瓜果蔬菜的介绍,还实时的显示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