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科化训练(1 / 2)
“科化训练!这居然是科化训练的教程!”
吉鲁并不知道这份教程的出处,苏克自然更不用指望,但出乎李维预料的是,只是看了视频几分钟,安迪·格雷却惊讶地出声了。
“安迪,你知道这份教程?”
“当然!”安迪点了点头,“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它的完整训练视频。”
“你所说的的科化训练,到底是什么?”李维追问道。
“李,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哪里吗?”安迪没有直接回答,却问了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嗯?”李维微微有些疑惑,他和安迪的初次见面应该是在试训后的比利酒吧,但他想起来,这具身体的原主,此前就见过安迪,“应该是在曼彻斯特吧,曼联的青训营外。”
“没错!那时候我是利兹联的球探,发掘了你之后,我本该带你去利兹的,但我并没有那样做。因为我留在曼彻斯特,还有其他的任务。”
“你们有谁听说过雷内·穆伦斯汀这个名字?”
苏克和吉鲁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李维微微蹙眉,这个名字,他似乎有些印象。虽然前世的他并不是FM发烧友,但也玩过几个版本,似乎有一位技术训练达到满值的曼联教练就叫这个名字?
“是曼联的教练?”
“不错,他才是我当初去曼彻斯特最重要的目的,”安迪神色凝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家伙是三年前加入曼联的,负责对所有9到21岁梯队的球员进行技术指导。”
“而在他到来之后,不仅仅是曼联一线队的技术训练突飞猛进,连青年梯队里也涌现了不少出色的苗子,比如那个叫维尔贝克的黑人小孩。”
“我们怀疑是穆伦斯汀带来的训练方案,主导了曼联梯队的这次飞跃,所以我同时也被分配了刺探信息的任务。”
李维听得频频点头,作为曼联的死对头,利兹联给安迪分配这样的任务,确实是理所应当的。
诶?不对,这和科化训练又有什么关系?
李维提出了他的疑问。
安迪·格雷郑重解释道:
“穆伦斯汀,正是科化训练的重要传播者之一。”
“什么?你是说,这是曼联一线队也会采用的训练方案?”李维吃惊道,如果连那位老爵爷也认可这门教程的话,那么他不得不承认,这足以让它在李维心中的地位,再度抬升几个档次。
“没错,我观摩过几次曼联的训练课,的确是由穆伦斯汀主导,这种训练方式也确实有独到之处,”安迪说道,“我后来也曾经专门去了解过这个训练教程,但像你手上这样的完整视频教程,我也是第一次见到。”
接着,安迪便给众人介绍了一下他曾经了解到的情况。
……
CoerverCoaching(中文中常翻译成科化训练、古弗仁教程),是由荷兰足球名宿威尔·柯瓦(WielCoerver,也常译作古弗仁)一手创建的训练体系。
威尔·柯瓦,1924年出生,如今已是八十岁的老人了。
在球员时代,他曾以队长的身份率领罗达JC捧起过1955/56赛季的荷甲冠军奖杯,退役之后,则先后在罗达JC、鹿特丹斯巴达、奈梅亨、费耶诺德等荷甲球队执教,教练生涯的最高荣誉,便是率领费耶诺德夺得1973/1974年荷兰冠军和欧洲优胜者杯。
这样的履历,在荷兰足球的历史长河中,称一声名宿尚可,距离传奇、大师之类的称呼,就有些太过遥远了。
但在某种意义上,他却是荷兰足球史上足以和米歇尔斯一较长短的人物,他本人也被荷兰王室授予了骑士勋位。
这当然不是指他的教练成就,而是他苦心孤诣数十年打造的科化训练体系。
七十年代初,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共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全攻全守”,凭借这套战术体系,阿贾克斯实现了不可思议的欧冠三连冠,荷兰国家队也在1974年和1978年连续两届闯入世界杯决赛。
橙色的郁金香风暴,席卷全球,被视为二战以后接替匈牙利人开创的四前锋体系与巴西人的“4-2-4”之后的第三次足球技术革命。
而相比于前两次革命,“全攻全守”的意义与影响力无疑更为深远,此后的足球战术大师,从克鲁伊夫、萨基到范加尔、瓜迪奥拉,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算是站在“全攻全守”的肩膀上。
而在荷兰国内,“全攻全守”的理念更是如至高的规则一般神圣而不可动摇,甚至有人说,荷兰足球的历史,正是从“全攻全守”才开始的。
但在这个“全攻全守”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国度,却也悄然诞生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训练体系。
这,就是科化训练体系。
“全攻全守”在某种程度上是模糊了球员的功能性,而追求球员的全能性,它强调阵型、意识、战术、团队等,球员从小以训练跑位为主,过多花哨的技术则会被认为是违反了“简单原则”(simplethebest)。
而对于个人技术的培养,他们观点是:“无论是一对一,还是四对四。只要把球扔到中间,球员们就自己学会过人的。”
但科化训练体系则不同,威尔·柯瓦认为个人技术为根本,其他为次,只有在掌握良好的技术后,才能谈论战术。
简而言之,这是“战术流”与“技术流”的对立,结合他们之间的强弱关系,倒颇有点像《笑傲江湖》中的“剑气之争”——“全攻全守”为气宗,认为内力(战术)为本,他们实力庞大,不可动摇;“科化体系”为剑宗,认为剑术(技术)优先,他们实力弱小,有如星星之火。
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气宗始终把持着荷兰足球的绝对统治地位,对剑宗则采取了严厉打击、围追堵截的态度,他们宣称“科化教程只是转身加扣球,不过是街头足球的演化”。
好在威尔·柯瓦本人的战斗力也极强,在长期的斗争中也从未示弱,他曾经公然抨击米歇尔斯和他的“全攻全守”:
“为什么米歇尔斯拒绝科化教程?因为他自己连一头牛都不会过!”
“米歇尔斯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他拥有了克鲁伊夫和范巴斯滕这样百年不遇的良才。而有了这样的人,无论你用什么阵型,都不是很重要了。”
“克鲁伊夫总是强调‘简单至上’(simplethebest),但他却忘了,阿贾克斯和荷兰国家队的许多成功,恰是因为他自己超强的场上个人能力。”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化教程”在荷兰足球界也逐渐有了一席之地,在足球人士中有了不少同情者和支持者,比如滕卡特和马丁·约尔,同时气宗也开始有了一些让步,比如克鲁伊夫开始大力发展街头足球,荷兰媒体中关于“科化教程”的报道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