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功告成?(2 / 2)
但,李维忽略了一件事——
掌握剧情是他最大的优势,可他的出现本身,就是剧情最大的变数!
尽管在格雷的封堵下,此时的卡佩尔曼已经被逼得快要没有空间了,可他还没有陷入到无法控制传球脚法的窘境!
或许是眼角的余光扫到了李维,卡佩尔曼在最后一刻,把击球的点位往下挪了一寸!
皮球迅速弹起,划出了与原本历史中的地滚球完全不同的弧线!
不好!
李维心底一沉,从皮球初生的轨迹里,他已经判断出,自己不可能在途中截下这球了。他迅速后撤,朝着落点跑去,但心里却是一分把握也没有。
尽管身高只有178公分,但弹跳出众的穆勒可是有着“轰炸机”的美誉啊!再说了,李维自己现在,可是只有165公分啊!
他能拦住一架已经起飞的斯图卡轰炸机吗?
身后,李维已经能感到穆勒起跳带来的震颤,仿佛有一道阴影即将越过他的头顶。
他矮小的身躯,似乎已经无法阻止穆勒的腾飞了。
精神高度紧绷的李维,迅速扫了一圈周遭的形势:
因为要避开中路的亨特,这一球传得非常靠前,穆勒不得不前冲来迎这个球,这样一来,他如果选择直接攻门,角度就非常小了,基本上只能有两个选择:
一是攻击近角,这样还可以发挥一定的力量和球速,2012年欧冠决赛德罗巴的绝平进球正是如此;
二就是吊射远角了,这样难度相当高,但一旦成功,守门员根本是措手不及的,可以参见2002年世界杯墨西哥人博尔格蒂经典的回头望月。
李维心念电转之间,迅速做出了决定。
“诺曼,盯住他!大卫,守近角!”
他大吼出声,同时转身冲着球门远角跑去!
这实在是一个很冒险的选择,他直接放弃了与穆勒争顶,这样一来,后者就可以从容的完成攻门。
但在他看来,自己的位置已经很不利,即使争顶,也很难对穆勒造成多强的干扰,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他赌的,就是这个位置实在角度太小,即使强如穆勒,也不可能舒服地射门。
只要斯图尔特守住近角,自己守住远角,就有很大把握阻止他!
哦对了,还有如果他选择停球的话,那么中路的诺曼·亨特就可以迅速补防到位了。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的分析和决断,不得不承认,李维已经展露出了防守大师的潜质!
可惜的是,在这样的虚拟场合里,怕是无人能赏识了。而就连他自己,似乎也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难得的一项特质!
……
决断既然已经做出,压力也就来到了穆勒一边。
已经身在半空的德国人,早就将周遭的局势收入眼中,虽然李维的不战而“逃”让他有些莫名其妙,但留给他抉择的时间已经不多,他也没有精力去深究,既然对方退缩了,他自然乐得笑纳这次从容的射门机会。
虽然射门的角度很小,但作为身经百战的历史顶级中锋,这样的角度对于他来说还不是什么绝境,穆勒瞥了一眼斯图尔特和亨特,心中也已有了决断。
穆勒的双腿在空中夹紧,扭转,强大的腰腹力量让他看上去似乎整个人在半空中凝滞了一秒似的。
紧接着,下半身的强力扭转,带动了上半身的转动,强行催生而出的动能,仿佛沿着自下而上的线路传递到了脊柱,再到颈椎,最后到达头顶的一点!
穆勒的额头准确地击中了皮球的下部!
皮球划出了一道曼妙的抛物线。
在穆勒与球门远角之间,水平夹角甚至达不到三十度,皮球想要进入那里,几乎只有一条线。
但穆勒用他的脑袋,画出了这道精准无误的线!皮球从守在近角的斯图尔特头顶掠过,向着球门远角极速下坠。
这球有了!
这是穆勒用上千粒进球培养出来的直觉,这是……
嗯?
怎么回事?
还没有落到地面的穆勒,在半空中骤然一惊!
一道矮小的人影闯入了他的视线!
穆勒心底闪过一丝阴影,因为要吊过门将头顶,这球的球速不快,以这道人影现在的奔跑速度,绝对是能追上的。
这家伙,他居然早就预判了自己的预判?
眼前这个身材矮小的利兹队长,他全场飞奔的身影本就已经让穆勒印象深刻了,但这一球过后,只怕这印象,就是刻骨铭心了。
这一刻,穆勒只能暗自祈祷,祈祷自己射出的皮球在落入球门的瞬间高度足够,让那个小个子无能为力。
遗憾的是,他的祈祷落空了。
卯足了劲的李维,在最后一刻全力起跳,几乎就是在球门线上,将将顶到了皮球,解围了出去!
另一名中卫马德雷迅速跟进把球大脚开出了边线。
这次致命的危机终于被化解了。
哦不对,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刚刚落地的李维,抬起头死死盯着主裁判基塔布里安。
后者把哨子含在口中,似乎有些迟疑。
那个时候还没有VAR,这种半空中门线解围的球,真要判进了,也只是有些争议罢了。
但鸡贼的是,李维这次是一手抓着远门柱起跳的!从慢镜回放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和门线是重合的,既然他能顶到球,那么皮球整体一定没有越过门线!
如果自己吹进球有效的话,太过明显了吧。
犹豫了一下之后,基塔布里安还是把手指向了边线。
成功了!
李维这才躺倒在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刚才那般高强度的攻防,对他来说也实在是有些超负荷的。
不过这也是值得的,两粒原本的进球全都被抹杀了,这一下,怎么也该算是大功告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