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宁州山多矿丰(2 / 2)
“原来如此!”陈知县和师爷好像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万斤煤需要四辆带挂车的车来拉。装好煤,杨玉示意林青付钱。
陈知县本想讨好地说不用给钱,可看到林青冰冷的眼神,打消了对他说话的念头。
从县衙出来,杨玉一行向雄县方向行去。
宁州多山,田地少、山林多,矿产也丰富。杨玉原来担心的缺煤问题,根本不是事。去雄县的一路上,许多山林都有矿产。
当然不全是煤矿,而是铁矿、铜矿、银矿、金矿、锡矿、铅矿、钨矿、磷矿、硝矿、煤矿、盐矿等等,数百种矿都有。
杨玉让冬梅把沿途看见的矿都详细记录下来,包括名称、地处位置,大致储量......只要是了解到和信息,全部记录下来。
因为想对矿产种类和分布情况了解的更多一些,杨玉也没很赶时间。他从林青和苏家人嘴里知道,从清溪到雄县大约六百里,如果每天走两百里,三天就能到。
西雄山绵延数百里,并不是只在雄县境内,而是跨跃好几个县,甚至横跨了三个州。只是从山里出来最宽畅的路出口在雄县县城外大约七、八里处,与官道相连的一座村子背面。
从村子背面的路上山,不仅道路宽,路势也比较平,可以两人骑马并行有余。而其他上下山的路,不仅窄,且陡峭,只能人通行,马儿却是不方便行走。
而且山路的出口距雄县县城,只有七、八里地,骑马用不了一刻钟就能到达县城。平时西苗人多爱到村子和县城卖山货、购买生活用品。
具老人们说,就是因为西苗人经常下山交易,吸引了许多商人长驻,这才形成了现在的村子和县城。
可是在有灾之年,西苗人没有货物交易,为了生存,他们就会结队下山抢粮,因为山路口距县城太近,往往县城的守兵还不知道西苗人下山了,他们就已经到了县城。
并且他们每次也不贪心,多少抢些粮食就走,只要进了山,守兵由于对山里不熟悉,是不敢追进山去的。
近百年前,有一个不服气的县尉,带了三千守兵进山追剿,结果在山里迷了路,最后出山的只有两百多人,不及进山人数的十分之一。
从此后,再没有官兵进过山。哪怕是朝廷对西苗人为数不多的几次安抚,也是在山路出口处的村子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