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优化管理(2 / 2)
“前院,安排四个护卫,六名书写先生、数名杂工,分成两班,每班两名护卫任班长和副班长,各带三名书写先生、一半杂工。除了登记订单和发货的时段,所有班长和书写先生都要到场外,其余时间每四个时辰换一班,班长只负责收银钱。”
“登记订单时也要求客人排队,六位书写先生按编号一至六单独登记订单,每人只登记七十份,发货柜台也开六个对应编号一至六,分组发货,每组发七十份订单的货。”
“零卖要在订单发货完了以后才开始,只开两个柜台零卖,腾出的杂工人手就打包货物和编草笼、搓草绳。书写先生除了登记订单,还要负责粘油纸袋和书写货物名称。”
“夜间安排二十名卫从亥时四刻到次日卯时四刻,分两班,值夜,每班固定两名护卫值守小院,其余八名在前、中、后院来回巡视。采购佐料的事,也交由这二十名护卫在白天进行。”
“接应雇佣难民的护卫不变!”
“智远负责前院,文志负责中院和后院、冬梅负责小院、何队长负责总协调和对外应酬,不变!”杨玉一口气把脑子里计划好的方案全部安排完,条理非常清晰,各人也分工明确。
众人也纷纷点头赞同,这样分工明确后,几位管理人员也轻松许多,杨智远和陈文志也能抽一点出时间来学文练武了。
“文志,明后天让做泥水活的,在小院门的另一边再切七十个孔的通灶,在后院再切二十个大铁锅灶,等新的灶和烤炉都投产了,再增加人手!”
次日,辰时六刻,三河府城附近村子的里长就带着村民们来杨家宅子送猪、牛肉和鸡、鸭蛋、稻草。只一个多时辰,收的肉和蛋,就比二十多个护卫们跑一天买的还多。
午时,通灶和大铁锅灶都切好,但至少要等到子时才能开始使用。
南城门的护卫又接到了十多个难民。一个带难民回宅子的护卫向杨玉禀报,说有人看到他们在南城门接人,就问杨家是否还要招人,并说自己是退伍老兵,可以做护院。
既然是练家子,杨玉不敢轻意答应,就让何振山去看看。
一炷香后,何振山兴高采烈地带着二、三十人回来了。他向杨玉介绍了其中的两人,说年纪大的叫刘军,是他从军时的同袍,两人有过命的交情,另一人是刘军的弟弟,刘平。
其余人是刘军的同乡,他们本是跟随刘军兄弟从家乡帮人押送货物来到三河府的,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想找活做。
既然是何振山信任的人,杨玉自然也愿意做个顺手人情,就都留了下来。让何振山去布庄叫了人来给刘军一行和已经到了的难民们量做衣服。并说让今天新进的人休息半天,明日再安排活计。
戌时,前院已经停止了零卖,杨智远让护卫抬着银子,自己抱着账本,来到杨玉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