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谁不愿意过安稳的生活(2 / 2)
每经过一处村庄或集镇,附近总有一些难民集聚,或乞讨、或请求做工,也有想卖身的。
杨玉坐在马车上,揭起车帘,一路看着那些难民若有所思。
“出了天灾,这么多难民流离失所,这朝廷就不管吗?”随着离三河府越近,杨玉也想到了所带人手不足的问题。她本想收留一些难民做工的,但是没有多余的马车,如果让他们跟着行走,势必会拖慢行程。
“长姐不如挑一些顺眼的,资助他们三、两百文铜钱,让他们自行到三河府南城门外集聚。杨家可在五日后派人去南城门接应。”杨智远知道了杨玉的心思后想出了一个主意。
“万一那些人收了钱,却不去三河府呢?那咱们的钱不是白花了吗?”冬梅提出了不同意见。
“知远说的这个办法不错!”杨玉对杨智远的主意给了肯定。
“至于冬梅的顾虑,倒不用放在心上。一则,如果有人收了钱不去三河府的,证明人品不好或有了其他情况。人品不好的,我们不稀罕要,有了其他情况的,说明我们与他们无缘。”
“二则,他们已经没有安身之处了,能有去处做工,谁不愿意过安稳的生活呢!”杨智远和冬梅听了杨玉说得认为有理,于是在又遇见难民时她们开始实施了收人行动。
马车停在路边,杨玉让冬梅与四个护卫去挑人,挑了一人或一家,就让一个护卫引到马车这边来。
杨玉和杨智远坐在马车里让护卫准备了一些铜钱,被护卫引过来的人,杨玉又问了一些问题,确定要留下的,就按人数多少,发给一百至五百文不等的铜钱。
每发一份钱,告诉领钱人一个号码,杨智远在一旁做了记录。
“你们现在就出发,往三河府南城门处去,那里有我杨家的人接应你们,这些铜钱作为你们路上的吃喝费用。记好刚才告诉你们的号码,那是你们进入杨家的依据。”杨玉对领钱的人说道。
“是!小人记牢了!”难民们哪里敢不记牢,这可是难得的活命机会。
杨玉并没有让那些人凑一起前往三河府,而是发放了钱就让他们立即出发,所以那些难民相互之间并不知道除了自己还有哪些人也领了铜钱。
挑人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杨玉她们以次日提早出发弥补了回来,在第四天的傍晚按时赶到了三河府的南城门。
何振山已经在南城门等候多时了,见杨玉她们全须全尾的到了三河府,他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杨玉等人随着何振山来到了新买的杨家宅子,看到高大气派的宅子,杨玉非常满意,杨智远和冬梅也觉得这宅子比以前清溪镇的宅子好上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