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唐美好生活 > 第189章 ,/.

第189章 ,/.(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退役总裁糙兮兮,重生娇妻好嫌弃  人在奥特:这个系统不正经  嫁糙汉!我成了软萌团子的后娘  军婚,娇娇知青嫁兵王的高糖日常  涩橄榄青春  带空间穿成超凶的农家老太婆  我的绝色美房客  别动!我垂涎你的薄荷柠檬味  修仙十年:华夏第一修仙大佬  特效:只是特效而已,你们怕什么 

二十天后,吐谷浑方向首先传回好消息。

侯君集、李道宗、李神通、张公瑾、郑仁泰,各自领军,一路往西,直接打到且末、高昌一带。

吐谷浑的东边,伏允的大儿子慕容顺在大唐军队刚刚抵达边境,他就率部投降,臣服大唐,任凭处置。

他从一开始就比较亲近大唐,如果不是当年伏允非要出兵入侵大唐,他绝对不会和大唐为敌。

如今大唐气势汹汹主动发兵过来,肯定是要报仇,吐谷浑估计很难保全了。

为了避免那些无辜的百姓们被战争牵连而遭遇杀身之祸,他放弃了抵抗。

侯君集和其他将领商议过后,决定接受他的投降。

并且还让慕容顺选出两万精锐,仍然由他带领,跟随唐军一起往西进攻。

他们在鄯善击败了达延芒结波组织的十万大军,击杀了这位在伏允死后就自立为王,称自己为吐谷浑可汗的伏允的二儿子。

达延芒结波的十万军队,或被杀或被俘,吐谷浑已经平定。

至于如何处理慕容顺,以及那些吐谷浑的军队和百姓,就不是侯君集他们的事儿了。

收到前线的战报,李世民和朝廷大臣们马上商讨,该怎么处理吐谷浑的事情。

最后李世民决定,慕容顺封大唐鄯善郡王,入长安定居。

吐谷浑并入大唐,成为大唐河西道。

有关内道、河南道、淮南道已经同意移民的百姓,即日起,由朝廷帮忙,开始往河西道移民。

本次移民共有四万多户,约二十多万人。

他们将分布在原来吐谷浑的各个城市和村落,和吐谷浑人混居,教导他们耕种,让他们早日顺利融入大唐。

并且李世民趁机会,把朝堂上一些人明升暗降,派往河西道,治理地方。

在河西道和且末、高昌一带边境,留下来改名为河西军的原吐谷浑慕容顺的两万精锐,以及两万大唐军队驻守在几个城池,守护边境。

剩下的大军,将带着俘虏的六七万达延芒结波的军队,返回长安。

那些俘虏,将会劳役五年,以作赎罪。

又过了五天,突厥前线也传回来好消息。

李靖、秦琼、李孝恭、刘宏基、段志玄他们各自率领大军,将北边草原挨个清扫了一遍。

突厥人组织的二十多万大军,被屠杀了近半,其他人全部投降被俘。

另外还有上百个大小部落,三十多万牧民,被驱赶着全部集中在灵州和丰州一带,等着朝廷处置。

颉利可汗和突利被活捉,已经在押解回京的路上。

自此,东突厥已经灭亡。

得到这份战报,李世民和众大臣大喜。

突厥和吐谷浑可不一样,这个可是盘踞北方的大患,实力势力一度比大隋和大唐还要强大,屡屡进犯中原,杀人放火,抢劫物资,劫掠人口。

北方边境的那些百姓,可是吃够了突厥的苦难。

如今,这个大患终于被铲除消灭了。

大唐北方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突然有突厥大军过来打草谷,对他们烧杀抢掠了,他们终于可以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

李世民吩咐各位大臣,把早就研究好的,也早就动员过的,关内道和河东道的那些同意移民过去的百姓们,开始做最后的登记。

突厥那边和吐谷浑不一样,这里很少有城池,这里的部落牧民都是住在帐篷里,随着时间逐草而生。

如今已经十一月,到了冬天了。

没有住的地方安置移民,天寒地冻的,总不能让百姓过去被冻死。

现在可不是移民过去的好时机,就先把人登记在册,等着过了年一开春,再把这些人移民到河套地区,还有丰州、朔州、云州北边。

到时候,朝廷会在这些地方建造几个城池,和一些村落定居点,保证移民过去有地方安置。

至于突厥人,那些战俘会挑选出来三万精锐编成一支军队,改名为安北军,让他们为大唐征战疆场。

剩下的战俘会劳役十年赎罪,十年后再放其自由,成为大唐的子民。

那些普通牧民,会把他们打散了,重新登记在册,分散开各个城池和村落定居点。

从大唐移民过去的人数,必须保证两倍于突厥牧民,这样可以保证大唐汉人百姓处于绝对的上风,方便同化、控制、镇压那些牧民。

大唐将会改变这些牧民的生活方式,改游牧为定居饲养,并且还要和汉人百姓开始学习耕种。

这些牧民不再到处跑到处流浪,也就失去了野性,减少事端。

他们将会和汉人百姓开始学习汉文化,学习礼仪礼节。

等着时间久了,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自然就成了大唐的忠心子民。

这两个地方都完美的解决了,只剩下一个吐蕃了。

可是,又过了十天,吐蕃那边传回来的,却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尉迟敬德、程咬金、李绩三路大军,稳扎稳打,按照原定计划逐步适应了高原反应,才开始全力进攻,并且取得了节节胜利,如今已经攻占了吐蕃大部分地区。

而张亮的那一路大军,却出现意外了。

张亮在长安的时候,说的好好的,会按照规定,避免大军出现高原反应。

按照当初孟南柯的提议,大军不可一下子就登那么高,不能急着直接就进入高原深处。

要放缓速度,逐步适应调整,让将士们适应了高原上的环境。

上到一定高度,大军就可以驻扎下来,训练两到三天,等将士们适应了这个高度的作战,然后再次登高。

速度能太快,等着登上高原顶部,扎好大营,再次适应训练两三天。

这是当初孟南柯再三强调的,李世民也认同了的。

而尉迟敬德、程咬金、李绩都认真的接受了孟南柯的提议,严格遵守了这些规定,果然大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等将士们登上高原,适应了环境,才开始进攻吐蕃,也取得了节节胜利。

可是没想到,张亮竟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到了吐蕃,就把这些话抛之脑后。张亮竟然命令军队,直接全速前进,全力攀登高原。

要获得灭吐蕃的最大的功劳,那就是攻下逻些,抓住吐蕃国王松赞干布,而不是杀多少军队,占领多大地盘。

要抢此功,就要第一个登上高原,然后马上直扑逻些,攻下城池。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再造汉明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熵定天下 乞丐皇子复仇路 喜唐 我家父皇爱修仙 上辈子,下辈子 回到大宋斗梁山 废皇子逆袭为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