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再遇许安(1 / 2)
温暖三年前回来来去匆匆,这次回来也是天不见亮赶回来,后来又急着给余永华几人治病,倒是没来得及好好逛逛宜安。
走到街道上才发现,他们宜安相比较三年前的嘉州,商业繁荣许多。
也是,宜安离得江南也不远,气候事宜,土地平整,经济上确实比嘉州要好。
落驴桥在宜安东面,离得董家宅子稍稍有些距离,温暖他们边走边逛,大概一个半时辰的样子,这才到落驴桥。
此时落驴桥那边三三两两的聚满了县试完的学子。
“哥,这落驴桥有什么说法吗?怎么还有学子在这磕头?”
温暖有点意外,虽然古人爱磕头这一点她知道,但是对着一座桥磕头,显然是这座桥有什么意思。
这个文松倒是知道,落驴桥原本叫赤板桥。
改名落驴桥源于宜安第一位进士彭伉和第二位进士湛贲之间的故事。
彭伉出身世家,一向心高气傲,看不上出身微贱的占分,后来彭伉高中进士荣归故里之后,更加看不上当时在宜安衙门为吏的湛贲,在庆功宴上直接不给占分安排座位。
湛贲备受打击,一顿法吃的食髓知味,后来湛贲的妻子的趁机激励他,说“大丈夫大丈夫应自振励,不应长困辱如此”。
湛贲听了之后奋发图强,头悬梁锥刺股,五年后高中进士,成绩比彭伉还出色。
湛贲高中进士的消息传到宜春的时候,彭伉正骑着小毛驴过赤坂桥,得知自己以前处处看不上的湛贲竟然高中,名次还比自己好,彭伉一时羞愧不已,自惭自己过去过于狂妄,从毛驴上滑落了下来。
有好事者听此故事就将赤板桥取名为落驴桥。
宜安的学子觉得这座桥代表了宜安第一第二个进士,每逢考试总有人来此求湛贲保佑自己能够高中。
倒是好一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励志故事,温暖听完唏嘘不已。
“你拜什么拜?大哥和景和都没有拜,你都还没参加考试呢。”
温暖一转身就看到自己那背时弟弟文瑞跟着其他学子在拜桥头。
桥头上有两人的雕像。
“嘿嘿,他们俩那不是有实力吗?我这沾沾运气,让这湛贲也保佑保佑我。”
文瑞笑得没脸没皮,他对自己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比不上哥哥和景和。
“你要有湛贲那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也就不用在这磕头了。”
文松听完一脸黑线,一手将人拽起,一手牵着小晴儿往前面走了。
......
文瑞这孩子,一向就是心大的,之前有爹娘和哥哥,万事不操心,现在有二叔和哥哥,还是万事不操心。
他念书也没个追求,照他说就是考个秀才,见人少下跪就算数。
文松一边希望自己弟弟能够上进些,将来兄弟俩官场相互扶持,一边又想让自己弟弟过得快乐些,对于文瑞的学业倒是看得没那么紧。
几人走了一上午,早上吃的饭食早就消化完了。
小晴儿走到一家瓦罐煨汤面前,就走不动道了。
阿宝肚子不争气的发出了咕咕的叫声。
“哥,就在这吃饭吧。”
温暖闻到瓦罐煨汤的鲜香也不自觉的吞咽了下口水。
文松左右两边的衣袖被两个妹妹一人扯了一个衣角,他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
“几位客官吃点什么?”
招呼文松他们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少年,笑盈盈的,不知是这店家的儿子还是伙计。
文松转头看向妹妹们。
“你们店都有些什么?”
温暖环视店面一圈,没有找到菜单,问道。